张代表已经离开矿机好多年了,过去的黑发也变了白发。
上班的职工,到了厂门口要从自行车上下来,过了厂门之后,再骗腿上车,继续骑着走。这是矿机多年以来,形成的规矩。
姚远和张代表就在厂门边上站着,职工们下车路过厂门的时候,竟然没有人能够认出来,那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就是他们当年的张书记。
倒是有不少认识姚远的,下的车来,和姚远打招呼。
“姚总早!”
“傻哥早!”
“姚老板早啊!”
叫姚远傻哥的,都是过去他在矿机宿舍区住着的时候,那些老街坊,或者过去和他很熟悉的人。其他和他原先不熟,现在熟悉了的,还是要用尊称称呼他。
张代表看着竟然有许多的职工,会和姚远打招呼,心里就知道,姚远的确不和过去那些矿机干部一样,他与职工们应该走的很近。
一个工厂,只有干部和职工走的近了,这个工厂才有希望。当然,姚远现在不是什么干部,直接就是这个工厂的老板。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张代表眼里,姚远才更加的难得。
一个家财上亿的老板,和工人们一样穿工作服,站在门口和工人们打招呼,在这个时代,除了姚远,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和职工站在一起,这是张代表和姚远心里不约而同的共识。
这一点,并不符合现代管理的理念,姚远在这方面是另类。
两个人在门口没有呆多久,就去了老楼。姚远已经为张代表准备了一间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原来这里就空着,但办公用具却是齐全的。
姚远心里,早就有了要给自己找个“政委”的打算,也想到了把张代表给接回来。只是他那个时候太忙,没有时间来实施他心里这个想法,直到现在才有了机会。但办公室,他早就为张代表准备好了。
张代表并没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呆多久,也不让姚远陪着,自己换了工服,直接就下车间了。
这个工厂,他太熟悉了,也太想念了。去到车间里,听听那些机器的转动声,看看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零件,看看在车间里忙碌着的工人们,是他一直盼望着的事情。现在,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年在这里领导这个厂子的时候,他也是喜欢一个人出去,到车间里和工人们说说话,问问情况,也不需要别人跟着。别人跟着,工人们倒不敢跟他说心里话了。
离着老楼最近的,就是机加车间的车工工段。出了老楼的大门,往东一拐,北面第一间工房就是。
姚虎当年建造这个工厂的时候,就是从最东面开始的。越往东面的工房建的越早,就越老旧。最东面的一趟工房,早已经破败不堪,被废弃了。车工工段是第三趟工房。
老楼西面的工房,都是动乱之后,张代表在的时候建的,还算比较新,姚远就都给了美美,让她组织生产矿机新的产品。
老楼东面这些工房,原本没有打算再利用。要等着美美的新产品成功了,卖出钱来,有钱的时候,扩大再生产,拆了建造新的生产基地。结果姚远把工人们组织起来,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决吃饭问题,就商量出不少的新点子来。这些工房当中还能凑合着用的,就被整修起来,又弄出不少生产车间来。
美美那边,姚远的意思是先按照美美的主意来,搞现代化的管理,暂时不和东面他领导着的这些旧车间掺合。等他们在这边,把他想的这些新管理办法试验成熟了,再一点点地向美美那边渗透。
张代表同意姚远的意见。美美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小丫头做事执着坚毅,雷厉风行,足可独立担当一面。
如今,美美也已经三十五六了,再不是当年那个小丫头了。
张代表从老楼出来,就直接往右拐,去看那些旧工房里的生产情况。
没来之前,他就和姚远商量了,他先以姚远聘请来的顾问的名义工作,等了解一段时间的具体情况之后,再和姚远商量,怎么把职工们组织起来的办法。
这个车工工房,是五十年代建的,那种老式的苏式建筑,灰砖斜顶。屋脊上面,又加一溜半人高的通风窗口,木质的。窗口上原先是有玻璃的,窗子和窗框中间有轴,需要通风的时候,可以把窗子底部往外推,窗子就以轴为中心旋转一个角度,由垂直变为横向,工房内就可以和外面通风了。
经历了这许多年,大部分的窗子已经没了玻璃,许多的窗子和窗框也已经损坏,只剩了一个框架。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工房上面有这么大的口子,工房里太冷。修缮工房的时候,就买些塑料布,把上面大部分的窗口都封死,只间隔着留了几个还有窗子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