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赵越教授 面对生死的智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康乐社|赵越教授 面对生死的智慧

    课前导读微信视频号:

    编者按:

    赵越教授本科学医学工程,毕业时随因缘开始中医之路,美国博士毕业之后继续从事医药学研究。古时有云:“中医可以治国可以治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上医的境界是不仅治病治身还可以治心,可见中医境界之高。

    在5月10日康乐社的讲座中,赵教授从当今最前沿的医学科学实验出发,探究超越科学解释的病症背后的本质和因缘,一方面引导我们看破现代医学以外的病因,缓解对病症及死亡的焦虑。另一方面希望帮助学员们升起康复的信心。

    讲座中,赵越教授主要从以下四个点来进行阐述,说明面对生死的智慧,是何种“智慧”。

    一、为什么我们会生病?为什么我们会焦虑?

    西方现代研究的结论是令人震惊的,导致病症的三个主要因素中,环境因素只占9%,基因遗传的因素只占14%,而生活形态因素占77 %。亚特兰大的研究更加令人震惊,直接指出90%的疾病都来自于情绪,性格抑郁相比性格开朗的人,患癌症的几率高出15倍。并且绝大部分患者从童年开始存在情感创伤,童年时期父母的忽视或不认可让儿童形成压抑、痛苦及过分克制的性格特征,成年后表现为过于追求完美,对压力反应较大。回避冲突、克制情感、强烈压抑自己的情绪是这类人群的共同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会加速皮脂腺激素的分泌进而抑制人体自身免疫力。

    二、我们能否找到病症背后的原因?

    赵教授指出东方智慧佛法对于人类自心功能的运行规律揭示的最为究尽、彻底。佛法描述的关于世界的起源与真理,远远的走在了科学的前面,佛法经典非常清晰的讲述了外、内,业障病、业力病,非人、鬼魔的力量让我们产生现实世界的各种病症。这些力量在佛法中称为“业力”,那么业力是如何产生,并且此生是如何运作的?

    赵教授以堕胎为例,详细讲述业力对我们不可思议的影响。堕胎是我们这一世杀的生,结的怨。堕胎会给女性的身心造成一系列特别是心脏部分的多发疾病, 医学称为“堕胎后症候群”,其中有一种可怕的疯狂感受,这种症状持续时间相当长,对女性性情的改变相当之大。60%妇女在堕胎之后经常性会有愤怒情绪和不同程度的疯狂行为。心理学研究揭示这符合另外一种创伤应激症“加害者心理疾病反应”,和平常的创伤应激症导致的结果一致。堕胎直接导致了业力与命运的纠缠。

    三、如果灵魂是真实存在,那么灵魂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我们无需恐惧治疗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对死亡做充分的准备。对于杀生者,事件并没结束,灵魂产生幽怨,对我们心、智、身产生干扰,我们感受到的焦虑就是有一个强大的灵魂在纠缠(对应科学的量子纠缠理论),因此堕胎会对我们产生如此之大的心理干扰。很多病症背后最大的力量就是业。业就是我们过去生所有行为、思想产生的结果,所以很多病症都是业力病。还有一些是业障病,因业力把我们障碍在命运之中,业障与业力交缠,翻来覆去产生不良结果,并且可以产生新的业力。

    我们身上许多与生俱来的独特的身体特征都可以在前世事件中找到来源,我们的胎记、缺陷都是来自于前世的灵魂。当今科学只告诉我们轮回是人转往人,而佛学告诉我们,轮回不仅仅是人转向人,而是六道轮回。所有轮回的根源就是业。业力决定我们轮回时去到哪一道。

    四、如果六道轮回的确存在,我们要如何为轮回做准备?

    从心理学角度,业力就是我们性格的形成,就是冰山理论水面下方的潜意识,那将我们命运牢牢锁住的强大力量,我们累生累世所作的一切都被锁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可以理解为灵魂的大脑,可以理解为储存业力的大仓库。

    我们的业力决定我们曾经给到别人的伤害会以反作用力的方式回到我们自身,佛学叫“等流果”。我们感受到的痛苦是因为我们前一世让别人感受到了痛苦,而我们这一世所受的苦和所享的乐都是前一世所种下的因结的果。

    最后赵教授启发学员继续思考,谁可以给予我们康复的信心?康复的第一步应该怎么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认识到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进而产生忏悔心,用宗教信仰体系作为精神依托来支撑我们忏悔的愿力,感恩病症,病症根本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提醒我们曾经忽视的关于生命的真相,启示我们敬畏业的力量,鼓励我们向往更好的灵魂。坦然的面对命运,为善终做最充足的准备。

    感恩教授今天的讲授,祝福所有学员身心自在,悉获解脱,欢喜圆满。

    欢迎观看赵越教授——从心开始的癌症康复之路的完整视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