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人以放牧为生,牛羊马匹虽然健壮,但是到了冬天,若碰上恶劣的气候,便难以维持生计。北狄的气候和土地并不适宜耕种,老百姓积攒不上过冬的粮食,所以到了秋后,北狄的朝廷便想着派出兵马,占得大梁的一席之地,为自己国家的老百姓谋个出路。
北狄人想得倒好,可大梁的百姓也是百姓,小小的凉城也是大梁的土地,若是凉城失守,那么凉城千千万万的百姓就遭了殃,北敌人会占领他们的家园,抢夺他们的财物,甚至会要了他们的性命。再退一步的说,凉城也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人心自古以来便是贪婪的,北狄人有了凉城,还会想着别的城池,一座又一座根本难以填补上位者满是沟壑的心。
苏至是个军人,一个当了兵的人比普通的老百姓更能明白寸土不可失的道理,也知道他守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官职,而是守护凉城里千千万万的家庭,还有他的小家,他挚爱的妻子。
执文的爹爹死了,为那场战役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并不代表彻底消灭了北狄军,并没有安稳多长时间,北狄人卷土重来,继续朝着凉城而来了。
这一次北狄的上位者似乎下了决心,派出的兵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多,做的准备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足,苏至带着兵将与北敌人血战了许多天都没能将其赶回去,反而损兵折将一路溃败,直退到了凉城里面。
历年以来北狄经常进犯大梁,老百姓知道城外有官兵守护着,并不会多么紧张,只有大军真正压到凉城城下,生活在城中的老百姓才真正的感受到它的危机。
到了这个时候,老百姓的心中总要有个信仰,那信仰会支撑着他们认为凉城一定会胜利,北狄兵一定会退败,若是信仰倒了,民心军心都容易溃散。
很显然,如今的苏至便是老百姓心中的信仰,他有着屡次打败北狄兵的经验,人们觉得只要有苏至在,就可以睡个安安稳稳的觉,凉城也必定可以保的住,他们的家园也不会受到怎么样的侵害。
时秋也对苏至有着充足的信心,但是与别人不同的是,之前的每次战斗,别人只能看到苏至的胜利,而时秋却能看到他费尽心血付出了多少,又有多少次是死里逃生,他的背上斑驳背负了多少道伤疤,所以时秋知道守护凉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冲上前去的只是一个将士,一个优秀的将领,可是每次战乱,在时秋眼里冲上前去的是她的丈夫,她的所有。
北狄军兵临城下,凉城的城门紧闭着,苏至整夜整夜里坐在灯下,同属下商量着对策,睡觉时也未曾除去衣衫,他那身银光闪闪的铠甲,就放在卧室的一边,他随时准备着将它穿起来,去与北敌人进行一场血战。
攻城的第一天,苏至带着将士在城墙上奋力抵抗,他能走到今时今日从不是靠着运气,而是有着实打实的能力。
时秋一个妇道人家也知道,此次若单单只靠着凉城的兵力,很难将北敌人击退,苏至连着派出三个送信的信使,沿着小路朝附近的城池求救,他眼下要做的便是牢牢的将凉城守住,等到援兵前来,凉城便能得救。
往往这个时候,时秋觉得自己身无用处,她既不会骑马射箭,也不会兵法战略,只能看着苏至一日一日愁肠不解。
眼下的难题,并不是轻声细语劝慰几句就能解决,时秋能做的,要做的,便是好好照顾着自己的丈夫。
旁人问起来,只问苏大人有没有打了胜仗?或者对于击退北狄兵有什么确切的安排?时秋每日里问的,便是苏至有没有吃下一碗饭,他棉衣的衣襟都已经湿透了,有没有脱下来烤干?
时秋觉得若是祈求老天爷管用,她巴不得上战场的人是她,哪怕缺胳膊少腿,或者不能活着回来,也要想尽办法与他共同度过眼下的难关。
苏至守城的日子,从一天变成三天,又从三天变成了十天,等不到援兵前来,城里的军士渐渐失了信心,苏至一个人能带给他们一时的希望,却难以扭转当下危险至极的局面。
眼下当前,这样要紧的时候,时秋却好几天不见了执文的影子,原本他告诉时秋,是私塾的先生将他留下来教授功课了,近来所学的文章十分要紧,先生便要求留他在家里日夜温习,师徒两个好面对面随时交谈。
可过了一两天,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