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和尚,还请留步。本监昨日忽感一梦,不知各位高僧能否帮忙解答一二。”看到和尚眼神凝滞的郑和忙出声问道。
“阿弥陀佛,郑大施主贫僧几人一心皆为弘扬我佛法旨,平日功课皆为我佛金刚旨要,于解算推演之学术却稀疏的很,才浅勿能相帮,恐不能得偿郑大施主所愿况且郑大施主乃世上少有的经见过千邦万国众生相之人,怎又会被一梦境便饶了心境。”站在五人最后面的靖真手捏念珠淡淡回道。
“这位大师严重了本监虽是厮杀疆场之人,但尤懂得佛门无上法精妙,传言释迦祖师证道前亦为迦毗罗卫国太子,后受精乳供养,草木结环方才证得三千大道。如我辈方内痴人,怎又做的到无欲无求,得无众生相。”郑和闻言立即回问道。
被唤作桑榆大师的人闻听到郑和言下之意,叹口气答道:“阿弥陀佛,众生之态相由心生,修行之道莫如修心之道,一切心无常,虑者皆忆苦。倾覆无常态,心安即归处。郑施主求解殊知众生芸芸中戒、定、慧、贪、嗔、痴诸念无不俱在求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施主解字自在心中,又何必再求他人,施主好自为之,莫再疑问他人了。”说完话桑榆大师领着几人拔腿便走。
“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郑和郑大监与至宁两人都被这话震住一时竟有些愣住了。只不过两人心中所思各有不同,至宁心中思虑道:我的大仇又如何被能像梦幻泡影般一闪而过,除非这一切从最开始便是一场惊梦。但这惊梦怎又会令我见到如此之多从未见过之人。眼看离报仇已愈来愈近,我怎能再做壁上观。
眼看那五人已走出数十步之远。再走几步转过弯去便再也追不上了。思虑之中的郑大监登时惊醒。连忙往前追上几步又朗声问道:“师傅曾言倾覆无常,然时光长短日月黑白皆唯心之所故,造苦乐处,境随千城百姓所牵。若论及凡心已无半点尘埃,又怎谈山河剑下卧龙惊鸿一瞥。”
闻听道郑大监朗声之言,桑榆和尚几人脚下一顿,待再举步前行时,郑大监已扯着至宁奔到几人面前。
“郑施主,不知又有何事不解要拦住贫僧几人去路,施主这般纠缠不清实是无礼。佛言道六根清净,怎的郑施主这无根之人心中却如此浑浊?”几僧中脾气最爆的靖易见行处屡次被郑和拦下心中不知他何意,又急又恼之下忍不住出言讥讽道。
“阿弥陀佛,靖易师侄出家人怎能肆意编改诋毁我佛之无上明悟,郑施主既有疑惑贫僧再为施主解之便是。”
“师伯,由他再问下去恐有变故。”靖易急道。
“无妨,既有这山河剑在此,想来郑施主并非笃新之人。”
“师伯。”
“务须再言,不知郑施主可再有疑惑?”桑榆和尚微笑着看向不同于往日镇静的郑和,眼神中充满了温暖。
“郑和之名还请勿提,山野马保还想请大师再观一眼此剑。”郑和说着话从还在云里雾中的至宁手上取过星澜剑,双手奉在桑榆和尚面前。
只见桑榆和尚也不接剑,只微微摇头笑道:“山河宝剑,再观无意。郑…郑将军还是收了此剑吧。”
郑和见大和尚并不接剑,心中暗叹一声。但手中捧着的剑也不收回,继续又道:“只大师将此剑认作“山河”,可却忘了尚有星尘余世。”
“星尘?”大师听见郑和所言,身上顿时一震。待犹豫一番后终于接过此剑,始细细端详起来。
“果真是星尘剑,怎的已锈成此样?”桑榆和尚慢慢抚摸着剑身,颇有些可惜的说道。
“大师,此剑乃是被我自海中救下的义女至宁所持,她曾被海上倭人掳去,于倭人手上得到此剑。但此剑于海中浸泡数日剑刃已被锈蚀。还需以后再寻高手匠人重新打磨方能再现天日,不知道大师……。”
“郑将军,往事已逝务须再提,这柄剑既已归小姑娘所属,那便是她们的缘分。小姑娘你过来。”桑榆和尚向至宁轻轻招手示意至宁过去。
“啊?大师我……”至宁心中还在思虑刚才思虑到的复仇之事。眼中虽还望着前方,但心中思虑早已走远。待突然感到周围之人俱不说话,而那慈眉善目面貌温和的大师傅正向自己招手,顿时反应过来,至宁有些犹豫的看了看身旁的郑和,见其笑着颔首应允,连忙往前走去。
桑榆和尚待至宁走近身前,慢慢打量了一番才道:“是个善良的孩子,容貌也够清秀,只是被仇望遮住了慧眼。无妨,即是俗世之人怎又能不受俗世纷扰。”
“大师,切齿只恨也只是俗事吗?”至宁听到桑榆和尚事不关己身莫测高深之样,心中有些愤愤的回问道。
“至宁,不得如此姿态与大师说话。”郑和赶忙训斥道。
“无妨,无妨,小姑娘此物赠予你,望你日后能多加参悟,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