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和职工们不断沟通,姚远还真获得了不少带领大家自救的办法。
首先,他就改变了把所有用不着的设备都卖掉的想法。
过去的时候,矿机的生产车间,好多都是不挣钱的,而且开工越多,亏的就越多。
对这个怪现象,姚远过去也做过一番调查研究。
为啥南方一些小厂子,干出的产品价格那么低都有钱赚,而到了矿机,产品卖同样的价格不但不挣钱,反而赔钱呢?
当时他总结出的经验是,南方设备先进,加工成本低。还有,就是南方那些小厂子,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一个家庭就干产品的一个部分,容易掌握技术,也容易迅速熟练工艺,找到最低成本的加工办法。还有,就是这种家庭作业方式,大大降低了管理费用。
可要这么说的话,那工业加工将来的趋势,岂不是要废弃工厂化,逐步走向家庭化作业,这不回到原始时代了吗?
尽管还有很多的疑问,可事实就在那里摆着,他也没法进一步去搞明白。
通过和职工交谈,他搞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责任心。
干部只想自己的利益,就不会过多关心产品会不会盈利,也不把心思放到生产管理上。
在车间生产过程中,他们往往在当中夹带一些私活让职工干。这些私活是不走车间账目的,干活用的水电、人工费用,甚至是材料费用,就都算进了公活当中,从而提高了公活的成本。而他们呢,仅仅是给干过私活的工人一点辛苦费,剩下的钱,就都揣进自己腰包里去了。
最厉害的车间,不走账的私活和公活的比例能达到一比一,也就怪不得当时生产车间的费用成倍地增长了。
工人呢?对干部这种损害公家肥了自己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心里有气,也不会想着为工厂节省成本。
就拿锯床下料做例子,一段圆钢,加工一个工件,如果锯床下料工整的话,留五毫米的余量就够了。可是,大家不想费那个事去仔细找正,就得考虑下料截面偏了,余量不够的问题。于是,原来留五毫米余量,现在就得留十毫米,这都是成本,都是钱呀!
还有,车一个工件,需要直径四十毫米的圆钢吧?材料员为自己吃回扣,去买便宜的,小厂生产的非定尺圆钢。那个圆钢质量,和大厂的定尺圆钢比起来,就差了很多了,圆度也不行。
这样,原来需要直径四十毫米的圆钢,现在就得买四十八毫米或者五十毫米的了,这也是钱!
再有,车间质检没有责任心,一个工件加工废了,也不问原因,不看是不是还可以利用,直接报废扔掉,就算完成任务了。
好多废掉的工件,是可以挽救回来,只重新加工一下就可以,不用报废的。就算报废了,还可以做其他小一些的工件用,可以回收再利用啊,这也是钱!
另外,技术人员没有责任心,从来不考虑工件的用途,只按着书本上教的,把加工工艺有用没用的排一遍,这其中有好多工序和加工工艺,根据产品用处不同,都是可以省略的,这还是钱!
类似这样的弊端,实在是举不胜举!这样子去对待工作,就算不计算管理费用,这成本也高的吓人了!
如果大家都有责任心,把这些成本降下来,人家能干着的产品,咱们也能干着。
而且,有去过南方打工的职工就告诉姚远,南方的那些加工作坊用的设备,并不比矿机先进,好多连皮带床子都还在用!
为啥他们放着新设备不买,喜欢来咱们北方,买北方大厂里淘汰掉的设备呀?这不明摆着吗?他们的加工手段,根本不是靠什么先进设备!
再说了,他们都是农民工出身,真用先进设备,他们会用吗?就算会用,他们连尺子都量不准,能加工出高精度的产品来?
大家就这么坐着闲扯,就把姚远心中那些疑问给扯开了,也把他的信心给扯出来了。
看来,所有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工厂干部身上。他们首先作风败坏了,只想着为自己捞钱,根本置工厂利益于不顾,造成了矿机大量的资产变相损失。
正是因为他们这种硕鼠一般的盗窃和挖墙脚,让矿机迅速垮下来。
职工们看着心里有气,也不好好负责任地工作,造成二次浪费。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再大的家业都不够这么造的!
如果他能在管理人员任用这一关上把住,把管理人员置于职工监督之下,形成相互监督机制,就完全可以避免浪费和损失,干私活在他这里,就想都不要想!
如果可以做到这一步,他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那么,那些被美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