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正月,皇上下旨确立王府官制,分封诸王的计划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月十七,郭宁妃诞下一子,为皇上的第十子,起名为朱檀。
四月初七,皇上正式下诏分封,从二皇子朱樉到十皇子朱檀,全部封王。
二子朱樉为秦王,三子朱棡为晋王,四子朱棣为燕王,五子朱橚为吴王,六子朱桢为楚王、七子朱博为齐王、八子朱梓为潭王,九子朱杞为赵王,十子朱檀为鲁王。
文正之子守谦获封靖江王。
皇位的传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皇子分封为王,镇守各地。
为避免出现汉朝七国之乱、唐末藩镇割据那样的局面,诸王只有王爵番号,享朝廷俸禄,未曾分封土地。
秦王的封地为西安,晋王的封地为太原,燕王的封地为北平,吴王的封地为杭州,朱桢的封地为武昌。
北平曾是元朝的都城,杭州是赋税重地,上位对子薰的两个儿子似乎格外厚待。
并非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有大臣上书:钱塘财赋地,不宜封王。
此人反对得并不坚决,遭到皇上厉声怒斥后,便偃旗息鼓了。
想当初,张士诚为得到杭州,与元军多次大打出手,最终还是用了一定计策,才终于捞到手。
没想到这块巨大的馅饼居然落到了阿橚身上,可见嘴甜会哄人是有好处的。
不可思议,如芒刺在背,不足以形容子薰此刻的感觉。
上位下旨前并未透露分毫,如果提前知晓,子薰会反对的。
吴王这个称号,意义重大,上位登基前自称吴王。
把阿橚封为吴王,会不会引得群臣想入非非,有所图谋?
作为当娘的,阿橚无欲无求的性子,子薰再清楚不过,这孩子只适合当一个富贵王爷,对皇位没有半点儿想法。
当吴王,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关注,无异于放在火上烤,对他有百害无一利。
皇上兴冲冲地走进昭仁殿,一把抱住子薰,“你要怎么谢咱?”
很显然,他正在为自己的巧妙安排而得意,没意识到阿橚的微妙处境。
“封阿橚为吴王,是不是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上位不以为然,”咱舍不得把阿橚封得太远,难道你就舍得?”。
这话如果传出去,会给阿橚拉多少仇恨?子薰轻轻白了他一眼。
“橚儿只有八岁,离就藩还有很多年,让咱再仔细想想,你也留心些,想让阿橚去哪儿,跟咱说一声”。
想不到他这样好说话,并不固执己见,子薰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也许是自己过于紧张了,太子名分已定,地位稳固,岂是一个吴王称号所能影响的?
李善长久病未愈,中书右丞杨宪才干出众,能言善辩,日益得到上位的赏识、重用。
相比之下,位于其上的汪广洋则显得木讷寡言。
汪广洋,年少时曾拜元朝官员余阙为师,满腹经纶,多次献计献策,深得上位看重。
当李善长告病时,上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汪广洋主持中书省政务,下旨封他为中书左丞,这个职位在中书省仅次于李善长、徐达。
但是,谦逊平和的汪广洋遇上雄心勃勃的杨宪,则显得战斗力明显不足。
几个回合下来,汪广洋渐露败迹。
在办公室争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