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2章 士族老爷们的春天终于到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方孝孺,字希直,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今浙江宁海)人。

    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

    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

    方孝儒闻名于史的事,当属开辟‘诛十族’的故事。

    此事是真,但也算以讹传讹。

    朱棣靖难之役后,惜方孝儒之才,也曾起了收拢之心。

    只是方孝儒宁死不从。

    朱棣大怒之下,调陈瑛为都察院佥都御史,调查方孝儒及其同党。

    这陈瑛是个正儿八经的酷吏,急于立功之下,瞅谁都像是逆党。

    经过他调查之后,‘发现’方孝儒的逆党里不止有他的亲戚、朋友和学生。

    还有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

    陈瑛大喜,伸手一挥:抓,统统滴抓回来!

    最后一数,竟然多达八百七十三人。

    这按照国榷的说法,这个人数早就远超九族之外,蔓延到了十族。

    所以不是朱棣要诛方孝儒的十族,而是方孝儒的亲戚、朋友、学生遍地都是,实在是太多了。

    抓着抓着,杀着杀着,就变成了十族...

    后世记载,建文忠臣以‘齐黄方练’为首。

    这方孝儒可是连个功名都没有,官职也不过是五品翰林学士,却能排到第三,可见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文人为什么这么捧他?

    这还要细数建文上台之后,他做出的几件‘丰功伟绩’。

    第一,文人上台必撤军权。

    在他的建议和引导下,裁撤陕西兴州、辽东营州、内蒙开平等各处北方卫所。

    这样一搞,草原就松了口气。

    要不是朱棣后来迁都北平、数征草原,明朝估计都等不到土木堡之变,就得出事。

    第二,裁撤朱元璋在各府衙门设置的检校。

    检校是什么?

    检校就是老朱在文官中设置的特务机构,职责就是监督地方官员,和锦衣卫职能类似。

    方孝儒把检校一撤,天下官员彻底欢腾,人人载歌载舞。

    没了检校的掣肘,他们在地方那不一个个都跟土皇帝一样?

    这也为明中后期,地主、士族开始大肆土地兼并,埋下了祸根。

    再三,弄完了检校,他又把手伸到了科举上。

    虽然没有一上来就明目张胆的废除科举,但他却提出了保举法——

    凡朝廷五品官员以上及各县县令,皆可向朝廷推荐‘才子’当官。

    他这就是直接开历史的倒车,和宋朝的荐举制有啥区别?

    宋朝的冗官那么多,就是因为这荐举制。

    这么一搞,士族彻底嗨皮。

    大明经他这么一玩,寒门、百姓还想有出头之日?

    做梦呢。

    方孝儒这一举动,直接就断送了寒门、百姓的晋升之路。

    至于第四,虽然对百姓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官员们却爱死他了——提升文官品级。

    六部官员?

    直接正一品!

    布政使?

    不要客气,正二品拿去拿去!

    不止是给这些大臣们原地升官,还新增了许多职位。

    什么左右侍中啦,佥都御史啦,只要能想到的,那就统统安排上。

    至此,老朱辛辛苦苦搞了那么多年的文武平衡,算是彻底被他打破了。

    武将至此走向下坡路,直至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将再无地位。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