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三章 巡视黄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三百一十三章巡视黄河大宋庆历五年在最后一场窸窸窣窣的大雪之后,就算是落下了帷幕。

    年底狄青班师回朝,带回来了黎朝的使者和国书。

    安南李氏破灭之后,狄青便按照赵骏的吩咐,扶持一位前黎朝十二岁的子孙后裔上台。

    由于前黎朝并不得民心,因而前黎朝就必须依附于大宋统治。

    那个被扶持起来的小孩不懂,可黎氏家族的其他大人懂。所以黎氏再度掌权之后,对狄青可谓是谄媚到了极点。

    对内他们立即扶持自己的势力,残酷镇压反对派。对外将大宋奉为父母,不仅上表将赵祯比作父国,还自降安南国王,不再像以前那样外王内帝,颇有点赵构那味儿。

    如今整个国家权力基本上都在狄青手里,一时间狄青成为了安南太上皇,风头一时无两。

    不过狄青并未在安南待多久,因为朝廷不可能让一名高级将领长时间领兵在外,因此满朝文武都在上奏,赵祯就把他召回来。

    狄青便让广西路转运使杨察暂时分管安南,之后就在升龙府和江南府,也就是后世越南河内市和海防市留下了一批军队,自己带着安南新国王的使者和国书回国。

    杨察作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实际上就是被赵骏派来处理这件事情,对于这件事自然要放在心上。

    如今朝廷把广南西路治所从桂州迁到了邕州,相当于从桂林迁到了南宁。

    一来是邕州发展确实要比桂州好,二来可以就近发展与安南之间的关系,控制安南的情况。

    只是邕州离安南近不假,可毕竟那边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大宋也不可能亲自下场吞并安南,杨察自然不可能常在升龙。

    所以他就让侬智高留在安南代为大宋驻安南节度使,掌管大宋驻扎在安南的军队。

    侬智高还有点不乐意。

    开玩笑。

    他好不容易成为大宋本土官员,还幻想着加官进爵,被调往汴梁。

    鬼才想去那鸟不拉屎,又气候十分炎热的安南。

    但杨察让他去安南也是有理由的。

    首先是侬智高对安南的情况比较熟悉,利于掌控局势。

    其次是侬智高作为边境少数民族首领,可以妥善处理好安南与大宋边境少数民族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侬智高以及他的部落与安南是世仇关系,安南人也不可能接受他,这就完全杜绝了大宋外派的官员仗着朝廷鞭长莫及,自立为王的打算。

    因此基于这三个原因,杨察就让侬智高先驻扎在安南,并且承诺会把他的功劳上报给朝廷,这才让侬智高不情不愿地留在安南当小太上皇。

    这样一来,整个安南的大宋军队将由广西和广东进行船运驻防,让交趾彻底处于大宋的军队控制之下。

    不过还是那句话,此次大军出动,名义上还是因为越南李朝多次犯大宋边境,所以上国以雷霆手段灭亡李氏,并非吞并安南。

    安南人还是自己统治,只是自然不能再像李朝一样外王内帝,而是自称安南国王,正式建立大宋安南附属国。

    这样也算是给安南贴了一块遮羞布。

    至于这背后的掌权者是谁,只能说懂的都懂。

    而除了安南以外,其余辽国、西夏、大理、高丽、日本等周边国家,也是纷纷遣使者来庆贺。

    尤其是辽国和西夏,得知偌大安南在两个月就被消灭,李氏改朝换代,亦是震惊不已。

    除了辽国不痛不痒地阴阳怪气了两句,暗地里指责大宋行事作风霸道以外,其余国家都是纷纷大宋的英明果决。

    毕竟大宋这次出兵也是师出有名,算是跟各国打过招呼,再加上这次出兵的结果也让周边各个国家感觉到惊惧,所以也没有人敢来指手画脚。

    年关到来,赵祯处理了外交的事宜,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各种庆典,同时也派了使者出去向各个国家表示庆贺。

    东亚圈子都过农历年,所以年关也是东亚圈子最热闹的时候,也是交流最频繁的时候。

    今年除了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外,连西域、中亚、中东的很多国家都早早地遣使,经过商贸的繁荣,大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严格来说西域、中亚和中东的那些国家跟大宋没什么关系,除了商贸往来以外,并没有国际政治的牵连。

    但架不住赵骏提前布局,早年巡回全国的时候,就已经叮嘱广州、浙江、陕西等地方官员,要他们主动派人出去,了解国外的风貌,促进交流合作。

    再加上大宋手工业繁荣,商品深受中东、欧洲喜欢,导致中东那些白袍子君主国家极为看重。

    现在的中东正处于阿拔斯王朝晚期,这个曾经于怛罗斯之战中打败过大唐的强盛帝国此时内部却正面临着严重的分裂。

    从八世纪开始,大大小小分裂出去的独立王国多达七八个,在没有石油体系的年代,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游牧体系下他们同样需要经商才能维持得了生存。

    虽然由于十字军东侵,让他们与欧洲的关系很差。可这并不妨碍这些白袍子君主国家从大宋购置茶叶、瓷器、丝绸贩卖到中世纪欧洲去,再从欧洲、非洲等地方购买矿石、香料等原材料运到大宋来。

    在这样的前置条件下,大宋就成为了中东阿拉伯商人们的工厂和市场,不管是出口的商品,还是从欧洲、中东、非洲进口的商品,都必须往来于大宋。

    因此阿拉伯世界自然要与大宋搞好关系,免得大宋拒绝他们的原材料,不给他们出口商品。

    一时间。

    自大唐之后,大宋居然又隐隐有了万邦来朝的感觉。

    年底了各个部门放假,政制院也清闲下来。

    十一月份基本上各部门数据统计上交,交由政制院宰相们审批核查,十二月到一月基本上朝廷就属于休几天,上几天班,再休几天,再上几天班的状态。

    赵骏现在也是有家室的人,在家里待了两天,就又有点坐不住。

    他想着这几年一直在修缮河堤,而庆历八年黄河泛滥,马上还有两年就要发生了,不知道这些年具体工程怎么样了,于是就决定巡视一下。

    让曹修跟赵祯打了声招呼之后,他就颇为低调地离开汴梁。

    结果才刚出城,贾昌朝就跟了过来。

    黄河修渠工程毕竟是他在主持,赵骏既然要巡视黄河,他自然要跟着陪同。

    他们先巡视的是从开封向北挖掘的运河段,这个是赵骏今年年初就定下来的项目,上半年由财政部拨款,工部组织建造,贾昌朝也时常在盯着。

    正值晚冬,但眼看就要入春的时候,北方下起了大雪。簌簌的雪花铺满了大地,虽不像东北那般苦寒,却也令人觉得刺骨。

    赵骏和贾昌朝这次出行比较低调,两个人坐在马车里,一边烤着火,一边商量着两年后运河改道的事情。

    “去年一年开挖,我们动用了十二万民夫,现在河渠主要段落基本都已经完工,差不多到明年上半年,这条运河就可以正式通行了。”

    贾昌朝在车里介绍起这条新运河的情况。

    “嗯,这是件好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