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大秦立国虽才二十年,但军制其实也是在缓缓变化的。
比如一开始,南衙府兵也是要轮番上京宿卫的,北衙和内衙的禁军和亲军,也都是交替轮值,各有职责。
但到了现在,南衙府兵,基本上已经不再番上宿卫,他们主要是部署在中原四边之地,五百人一营,两千人一团,一万二千人一个军,慢慢的已经形成了边疆军区制。
基本上一个道都会有一到两个军驻守,这些府兵都是已经拖家带口迁移过来,在这边分田授地落地生根的移民边军。而每个卫府里,那些精锐的士官、军士长们,又基本上被授封为骑士,在边地拥有更多的永业田,同时有着朝廷授给的更精良的铠甲装备坐骑等。
团、营军官只负责统兵,骑士们负责管理、训练府兵们,至于更上级的厢、军部,只是高级军官们的养将寄禄衙门,他们既没有调兵权也没有统兵权,只有在得到上面命令的时候,才会有指挥权,从下面军区各团营抽调骑士、府兵们组建成野战军团出战。
各道的左右都督指挥使,更多的是负责一道的征兵、后勤、装备等这一块,一样是没调兵权的。
不过现在这一套,还没有形成制度。
但相对来说,边疆军区的府兵们战斗力很高,尤其是有那些骑士们为核心,战斗力强,战斗意志也高。
可相比之下,驻于六京、九府以及一些核心关隘要镇的禁军和内军,就相比之下差的多。
内军是原来的三卫五府转变过来的,隋朝时,十六卫中有十二卫是统领府兵的,其中除了外府兵,还有内府兵。左右卫统领的内府有亲勋翊三卫五府,而其它十卫则只各统一个翊府,每个内府约千人左右。光是左右卫统领的五府就有近五千人。
而这内三卫,实际总共是十五个府,约五万五千人左右,全都是由二品到五品贵族官员们的子孙们选任,出身好,武艺强。
大秦开国后,皇帝罗成干脆把这三卫五府的十五个内府单独出来,另设为内衙亲军,建立了十二个府,每府到现在实际上是有一个军一万二千人,亲军总共是有十四万四千人。
亲军已经不再仅限于是贵族官员子弟,而且还有死于王事的烈士子弟等,相对来说,亲军出身确实还是不错的,不是勋贵子弟,就是忠良之后,但问题是亲军长期驻于六京,负责的是皇帝和太子的宿卫随从等任务,打仗较少,导致现在亲军战斗力下降的厉害,真要拉出去打仗,肯定已经远不如边疆的军区卫府兵了。
他们装备精良,上升渠道又好,可就是越来越不能实战,这对皇帝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将来不久之后,边疆卫府团营战斗强悍,可中央腹心的内衙亲军却成草包。
而以募兵为主的北衙禁军,虽然有时也会奉命出征,比亲军战斗力稍强些,可也在变弱。
军队不打仗,又总呆在繁华之地,变弱是迟早的事情。
而卫府的边军,他们有那些分封的老兵骑士们统领训练,面临着复杂的边疆形势,甚至经常得打仗、平叛剿匪,战斗力保持的很好。
当初分设北衙禁军,是考虑到府兵是兵农一体,而开国之初,战事频繁,若是频繁征召府兵,那么就会耽误府兵们的耕种生产,会使的府兵负担极重,导致府兵最后无人愿当。
为此朝廷才另设北衙禁军,募兵担任,负责禁卫京畿,镇守重要关隘军镇,因为募兵,所以无轮换之需,可常备镇守。
“朕拟了一个新的军制,大家看一看,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