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校友桥、南北阁、民族楼、外文楼、档案馆、俄文楼、化学南北楼、西门石狮、华表、石麒麟、丹墀、海晏堂引水槽、旗杆座、葛利普教授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
这些建筑、文物,都是北大前世西校门区域最出名的存在,大部分东西都保存着,有一些东西是后来加上去的。
比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就是后来按照西南联大旧址的原碑复制而来的,西南联大旧址就是云南师大一二一大街老校区,在云大隔壁,苏亦在东陆校区读研的时候,没少去师大,至于去师大干啥,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就没有不懂的。
此外,葛利普教授的墓地,这个时候,还在沙滩红楼老校区,82年才迁入燕园,因此,现在也不存在。
一个外国教授,能够在自己骨灰葬在一个大学校园里面,可见对方在这所大学建设之中有过多惊人的贡献了。
除了上面提及的两个都东西,其他的建筑文物,都在原址很好的保留着。
不过苏亦还是决定从未名湖区域开始调查。
这是为啥?
原因很简单。
未名湖区域距离文史楼最近,也最方便大家练手。
这个区域都有啥着名的文物?
好吧,北大的文物就没有一个不着名的,在这个校园里面就是一个破石头都能给它整出来一个大名堂。
要是没有名堂,就给它造出个名堂,比如拎个锤子在上面凿出一个“早”字,其实也是可以的,再过个几十年,等苏亦出名了,这就是成为文物了。
那么未名湖区域,都有啥文物啊?
最为着名的肯定是博雅塔了。
此外,还有临湖轩、“德才均备体健全”七斋、第一体育馆、守仁国际中心建筑群、鲁斯停、钟亭与铜钟、慈济寺山门、石舫、柱础、石屏、翻尾石鱼,石雕五供及石供桌、植树碑、棋杆座、斯诺墓、赖朴吾、夏仁德墓、石盆、香炉、梅石碑、乾隆御制碑、振兴中华碑。
跟西门区域不一样,未名湖区域的建筑群比较少,或者说,这里没有那么多楼。
既然把燕园文物史调查第一站放在未名湖区域,就要对这边的东西做一个梳理。
梳理的第一步,就是未名湖。
未名湖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大家比较好奇。
“小师兄,你跟大家说说,咱们未名湖是怎么来的呗。”
这帮家伙一遇到问题,就开始问苏亦。
未名湖怎么来的?大家会不知道吗?
不然,其实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但,他们之所以想要问苏亦,就是想知道未名湖背后的故事,就好像之前苏亦跟他们介绍博雅塔,顺带跟他们讲解通州燃灯塔一样,这些家伙就像知道未名湖以外的故事。
之前,苏亦他们第一次过来北大复试的时候,黄莺歌还曾经负责接待他们,路上,还没少跟他们介绍北大校园的着名景点以及建筑。
连校友门校友桥跟华表贝公楼这些建筑,黄莺歌都介绍得头头是道,对于北大着名的一塔湖图的来历,她怎么会不知道?
苏亦望向她,“学姐,要不,你给大家说说呗。”
黄莺歌白了他一眼,“小师兄,这个有啥好讲的啊,大家都知道啊。”
苏亦笑,“说说嘛,那么多同学,也不一定每一个都知道的,或者大家知道的东西也并没有那么全面,互相补充嘛。”
他的话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这年头,就算是北大,也很少有详细解释燕园各大建筑以及景点来历的书籍资料,就算是入学手册,也是薄薄的一本,想要从这些东西了解北大的一草一木,极为困难。
这也是苏亦提议编撰燕园文物史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的原因之一。
黄莺歌也不怯场,“那我说了啊,先从未名湖的命名开始吧。”
她是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经常组织跟主持各种学校的学生活动,控场经验丰富,大家跟在她的后面,她在前面讲,那模样很有导游的风范,哦,不,是讲解员。
她说,“据说,未名湖一开始是没有名字的,于是,校长司徒雷登就开始征集名字,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
说完,她还补充,“这是据说的啊,至于未名湖的历史,我就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它一开始就在这里,后来,燕大建校以后,还把它拓宽了。”
听到她这么说,苏亦就确定,她对此真不清楚了。
他就补充说,“很多人以为未名湖是燕大建校以后,挖出来的人工湖,其实不是。燕大之前,湖泊已经存在了,这湖就是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当时园中有一大湖泊,也就是未名湖的前身。”
说到这里,苏亦停顿一下,“未名湖,一开始也不是湖泊,而是乾隆把淑春园赐给和珅以后,该园大规模建设就开始了,水田被改造成为湖泊水系,也因为淑春园,成了和珅大嘴二十款中的第十三款:其圆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
“这话啥意思呢?差不多就是说,和珅竟然仿造皇家园林,这是要造反啊。然而,和珅可能会造反吗?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会。”
“湖中有一石舫和湖心岛。和珅后来被查抄之后,淑春园又几易其主。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同被殃及。遭殃以后,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还曾经来这里拆过建筑材料。到了,1881年的时候,这里就只剩下临风待月楼这一座较大的建筑物了。”
苏亦扯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未名湖的来历,燕大之前这里就有湖泊,而,这个湖泊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大,是由原来水田的基础上改造的。
这些东西,苏亦不说,没人知道。
听到这些话,众人恍然。
这才是他们小师兄,熟悉的讲课风格啊。
完全就是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冷门知识。
大家继续问,“小师兄,还有呢?”
其实还有,还有的东西挺多的。
可以讲的东西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