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 大唐西域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么周一良是谁呢?

    他曾经是国内公认的最有期望继承陈寅恪衣钵的陈氏亲传弟子。

    然而,却偏偏是这样一个杰出弟子却被陈寅恪用“破门之罚”以示断绝师徒之情。

    两人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师生反目成仇的事件?

    这一切,都要从周一良的出身说起。

    周一良,出身名门,并且周家与陈家四代世交。

    这个名门是真名门。

    不是后世那些为了标榜自己出身高贵,而把自己祖宗往上千年的同姓古代名人靠的货色。

    周氏家族的开基祖周馥本人,一生经历不平凡,青年时仅是一普通秀才,后入李鸿章幕府,成为李的得力助手协助李拓展洋务30余年,取得重大成就。

    1901年李鸿章病故后,周馥接替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历任四川、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及两广总督。

    所以不知道周馥的官职多大,对照李鸿章即可。

    而周馥在世时,周一良还很小,因此其所受家庭影响最直接且主要的是来自其父周叔弢(tāo),而周叔弢则是中国着名的民族企业家。

    这样的背景下,周一良从小便接受旧式的私塾教育,为他打下极为深厚的“旧学”和古文的根底。

    随便看一下其父为周一良拟定的小时候的课表,就知道人家都学啥了。

    课程表抄录如下

    一良日课:

    读生书:《札记》《左传》

    温熟书:《孝经》《诗经》《论语》《孟子》

    讲书:仪礼,每星期二次。

    看书:《资治通鉴》每星期二四六点十页,[朱子小学],每星期一三五点五页。同用红笔点句读如有不懂解处可问先生。

    写字:汉碑额十字(每日写)

    说文五十字(每星期一三五)须请先生略为讲音训。

    《黄庭经》每星期二四六,先用油纸景写二月。

    ……

    仅仅是这课表就已经吊打后世一帮历史系研究生了。

    而且,启蒙教育不是《三字经》、《千字文》以及《龙文鞭影》之类一般私塾的启蒙课本而首先是《孝经》接着《诗经》、《论语》、《孟子》。

    从这点来说,周一良的启蒙读物是苏亦远远不可比拟。

    不仅如此,周一良的私塾启蒙老师阵容,也非同寻常。

    其中就有浙江巡抚张曾歇的次子张潞雪、张潞雪逝世后,周父为周一良另请了几位来头学识都不凡的家庭教师,其中有毓贤之弟毓廉、曾做过溥仪南书房行走的温肃、河北省喜作诗的文人张玉裁。

    如果说这些人很陌生的话,那么大学问家唐兰,大部人都熟悉了(这位老先生,在本文出镜率极高)。

    唐兰先生的学问有多厉害?

    他创办了天津《商报》的副刊,内容涉及经学、小学、诸子、金石、校勘及诗词等,而且稿件还全由他一个人包揽。

    几乎是一个人就承包了整本杂志,典型的全才。

    吴世昌先生曾盛赞他说,“当今学人中博极群书者有四个人,梁任公、陈寅恪、一个你、一个我。”

    就这蒙学阵容,这孩子只要肯用心读书,未来成就之大就可想而知。

    所以,周一良8岁入塾,习经、史、子书,后学日文、英文。

    读了十年私塾之后,1930年入燕大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

    1935年,继续读研。就在这一年,周一良的人生有一个转折,他初拜陈门,五体投地追随陈寅恪。

    因为,读研以后,周一良就到清华蹭陈寅恪的课,恰好就讲魏晋南北朝史。听完第一次,就倾服得五体投地。

    周一良听过陈寅恪的史学课之后,搜求陈寅恪发表的论文来阅读。以当时周一良的学术素养,有些论文读后不甚了了,而崇敬之心却随之俱增。

    对于大师的崇拜,从一节课开始就足够了。

    再说,周一良跟陈寅恪两家本就是世交,他此前就听过陈寅恪的名头,不然,也不会去蹭对方的课。

    他痴迷陈寅恪到何种程度?

    痴迷到他,离开北平的时候,还让自己女友去蹭课,并且做笔记。因为陈寅恪先生每年都是讲他新的研究学术成果,不相重复的。

    而他的女友邓懿已经考入清华中国文学研究所。

    不过,周一良真正拜入陈寅恪门下,还是到史语所以后。

    1936年暑假之前,俞大纲(陈寅恪的表弟)向陈寅恪推荐周一良到史语所历史组工作。

    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周一良经过权衡考虑,为了跟随陈先生学习,决定放弃燕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因为这个时候迁到南京的史语所工作。

    要到史语所工作,务必要离开北平,但周一良还是毅然决然,可见陈寅恪学问对他的吸引力之大。

    当然,陈寅恪对周一良第一印象也很好,还称为“富而好学。”

    因为,他俩都是名门出身,都是有名的公子哥。别看陈寅恪先生的照片之中穿着一个灰色的大马褂,土色土香,就觉得他是一个老学究。

    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话,你就错了。

    陈寅恪洋气的很,这个洋气是真洋气,西餐礼仪样样精通。甚至有一次,陈寅恪想请侄子到上海一家比较考究的西餐厅吃西餐,但实在是囊中羞涩,面对美食的诱惑,陈寅恪无法作罢,思前想后,最后只好到当铺去典当了自己口袋中的怀表,叔侄二人在西餐厅大快朵颐后,满意而归。

    这事,一直都是陈寅恪的子女津津乐道的趣闻。

    对于周一良这个有如此深厚的史学功底的世交后辈,陈寅恪自然是很满意的。并不拒绝他成为自己的助手。

    两家世交,并非说说而已,从周一良的曾祖父周馥开始,就和陈寅恪祖父陈宝箴有交往,周一良祖父周学海的墓志铭,就是陈寅恪父亲陈三立所撰。

    除此之外,陈的大哥师曾(画家)和周叔弢为至交,在书籍、绘画、印作等方面都有交流,陈的七弟方恪(诗人)又是周叔弢青年时代的同学,陈的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