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那必定会受益无穷。同样,咱们不是为了整理文献而整理文献,亦即不仅仅是为了搞清楚一部文献的来龙去脉,而是结合有历史各个时期的史实作相互交错的研究,不仅使文献通过整理得以成为坚实可靠权威的新善本,而且也使相关重大史实得到清晰梳理和最大限度地还其本来面目。这才是咱们治史的真正目的。”
听到这话,苏亦心中就咯噔一声,麻蛋,撞题了。
好在邓主任也只是一笔带过。
没有展开,不然苏亦要哭,因为他今天新生见面会分享的题目就是《我们该如何学历史?》
大佬的话,已经是言简意赅,简明扼要,他接下来的演讲就有些狗尾续貂,但就算如此,也还是要讲。
毕竟他讲的更加接地气,不是吗?
所以,等到邓主任讲话完毕。
副主任张芝联教授上台,接着苏秉琦先生上台,紧接着就是苏亦了。
因为他是今天的独苗,唯一一个上台发言的学生代表。
他一上台,整个阶梯教室就一片哄然,气氛之热闹比前面的三位师长都要来的强烈。
因为他这个“小师兄”在历史系太出名了。
刚报道就已经出名。
到了开学典礼,更是被校长亲自点名。
现在又代表历史系新生登台发言,甚至等苏亦登台的时候,邓广铭先生还打趣说,“你们各位可要好好听讲,要知道,苏亦同学连开学典礼的登台发言都拒绝了,要不是我一再强调咱们历史系都是自家人,不需要太见外,估计,这一次,苏亦同学都不愿意登台发言,所以,在场的诸位,可是要好好的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现在就让我们把最为热烈的掌声送给苏亦同学,有请他登台讲话。”
这一刻,文史楼阶梯教室内,掌声如雷。
邓广铭先生这一席话,可是给苏亦好高的待遇,几乎是把他给捧上天。
这样一来,就越发让台下的学生好奇苏亦在讲啥。
都在好奇,他们这位小师兄,肚子里都藏着什么样的珍稀墨水。
实际上,苏亦也没讲啥。
他一登台,自我介绍之后,就来一句,“第一次登台讲话,有些紧张,希望各位师兄师姐们多多海涵,我更正一下邓主任的话,之前的新生代表发言不是不愿意,主要是紧张跟害怕,而且,马师兄的发言比我更好,也让大家能够在入学之初就领略到我们中华文明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之美。说实话,我也没有去过敦煌,但通过马师兄的讲述,让我对敦煌更加向往了,因为敦煌有很多像马师兄这样日夜坚守在那片荒漠圣地之中伟大的敦煌人。跟马师兄相比较,我的人生经历单薄的要命,不仅跟马师兄比较,跟在座的诸位师兄师姐相比较,也是如此,所以我接下里讲述的内容就不分享个人生活经历了,主要分享个人学习经历,分享我是如何爱上历史爱上考古学的。”
他说完,台下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听到他这一通话,坐在前排的马世昌也哭笑不得,却也没有说什么,他跟其他人一样都在期待苏亦接下来要讲述着什么样的内容。
实际上,苏亦也没有讲述啥内容。
他的发言稿就是之前在新会一中的演讲稿。
最开始还是提问有没有人知道中国两个字最开始的出处在哪里?
好巧。
台下的学生,好像也没有。
不仅历史专业的,就连考古专业的也没有。
学生不知道就行。
至于各位师长肯定一清二楚,只是他们不说,任由着苏亦的发挥。
所以苏亦就开始发挥了。
跟他们讲“宅兹中国”,讲“何尊铭文”,秀了一把他考古研究生的基本功,效果好不错,台下的一帮子学生都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而且跟他们讲跟比新会一中的学生讲更加让人有共勉,因为大家都是学这个的。
甚至在他的讲解的时候,台下的高铭老师都忍不住点头,显然,作为考古专业古文字老师他对苏亦一开场就讲宅兹中国讲何尊铭文再满意不过了。
甚至,等苏亦分享唐兰、张政烺两位先生关于何尊铭文的考释的时候,高铭老师更是双眼放光。
作为北大考古专业开班的第一届学生,高铭的古文字课就是先后由这两位先生教授的,最开始是张政烺先生,然后才是唐兰先生,然而,唐兰先生还是张政烺先生的老师。
这两位先生都是北大诸位师长最为熟悉的存在。
也最有感触。
实际上,苏亦也不仅仅是讲何尊铭文。
他也讲爱国。
不过他这一次演讲的爱国内容,就没有新会一中那么直白了。
他没有讲什么中国近代史,也没有讲五邑地区的中国飞行员故事。
因为这些太敏感了。
在北大宣扬果军,他胆子还没有那么肥。
那不讲这些?讲啥呢?
讲《宅兹中国》啊。
没有错,就是讲葛兆光先生的《宅兹中国》,从世界范围内来讲中国。
这本书传达的内容太多。
苏亦只需要节选,然后加以自己的理解去简单讲述。
可就算是如此,坐在前排的正中间的张芝联教授也都忍不住点头。
因为苏亦的宅兹中国并不仅仅是从中国的起源来说中国,而是把中国放在世界的背景下去论述中国。
讲述着清代中叶朝鲜与日本对中国的观感,从关于晚清至民初日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论说起,又从日本关于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与天皇制度关系的争论说起,还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最后,从多个维度去论述中国国家的合法性。
当然他只是他一家之言,点到为止。
可就算如此,都太在场的学生惊讶不已。
台上的这位,才多大啊?
这个知识面涉及得也太广了?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听到他的一番言论,台下的张芝联教授脸色却一变再变。
这孩子,哪里在论述什么考古学。
他完全就是在论述世界史以及中国宗教、思想、文化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