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之后,人上吊了。
陆言看着生平里那人,三缕长髯,面如冠玉,心说这叫张育的,不当人子,净出馊主意,害死好几个了。
他缓和了一下,再看“点睛”二字,是取“点睛之笔”之意。
按照碑林图的解释说,这笔能给予一副字画点睛之笔,作出最精华的部分,使之活过来。
陆言也不知道这个活过来是什么意思,是真的如神笔马良一般把死物点化成活物;还是指字画水平登堂入室,画的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意思。
为了试验,陆言取来一张宣纸,以湖笔蘸着徽墨,注入文气,挥笔写下他最喜欢的《将进酒》,墨迹跃然纸上,笔走龙蛇。
有正气诀的加持,他这一幅字,完全有宗师水准,甚至都能让金石字画爱好者趋之若鹜,拿去收藏装裱起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是陆言极富真情实感的一句,几乎注入了全部文气。
忽然,只见纸页之上的字迹开始沉浮,“须尽欢”三个字竟然跳脱出来,仿佛拟人一般地吵吵嚷嚷着,随后又快速消失,重新化作平面字迹。
陆言看的是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情况,若不是确定自己很清醒,他甚至觉得自己看花眼了。
什么鬼?字活了?
他又取来一张宣纸,这次不写了,改画。
注入全部文气,画出一幅荷塘月色图,结果真的出现在眼前,随后又迅速凋谢消失,归于二维。
一字一画作完,陆言突然头疼欲裂,险些晕过去,最后他得出结论,这个点睛湖笔是真的能把死物弄活,二维变三维,但是跟文气的量挂钩。
文气不足,是没有办法维持它们的三维形态的。
陆言此时头疼得紧,连忙取来易经和春秋,补充一下灵台文庙中的文气。
两本书读完,除了各自增加五升文气,还都有附加效果。
《易经》读完,陆言感觉自己获得了不少风水卜卦学的知识,尤其是卦爻和卦辞,他现在支个棚子,都能去大街上给人看相算命了。
并且随着悟性的增强,他还将《易经》和八宅明镜书两相结合,对于铺子的布局有了新的认识。
再读《春秋》,所谓“读史使人明智”,陆言感觉自身的各项才能都沉淀不少,对于气的运用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总体来说,还是对于悟性和智慧的提高,和论语的作用相仿。
两本书读完,天已经透亮,都快到中午了。
陆言只感觉看书看得头昏脑涨,文气似乎攫取过多,需要休息。
靠在椅子上,倒头就睡。
不知过了多久,被一阵敲门声吵醒,已是月上柳梢。
来者乃是礼部的几位吏目,郑重地递上一本沾着血的布帛册子,形似大臣的奏折。
“当朝吏部尚书的绝命书?”
“是啊,小子,昨天京察死的人,今天秋闱那几位的碑我分配给其他人了,你今晚,就负责把这个给我刻好了!”
陆言反复翻看着一厚沓“绝命书”,好家伙,这得有上万字了吧。
别人的碑文都是几十几百个字,你这多得夸张离谱!
怪不得当初林月霜说刻碑人一到京察最忙,而没有提到秋闱。
秋闱是量大,但是耐不住京察的质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