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抓紧时间挣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立文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瞬间僵住了。

    她气急败坏地拧着张子建的手背:“你妈才是泼妇,你们全家都是泼妇,全家就没一个好东西。”

    那立文的婆婆吕凤珍非常泼辣,是远近闻名的泼妇。

    还是极品泼妇。

    见谁打谁的那种。

    怼婆婆,闹妯娌,和所有亲戚都打成了乌眼蜂,从不来往。

    哪怕是唯一的亲姐姐,那也十几年互不来往。

    后来还是下一代长大了联系起来,她才和亲姐破冰。

    至于左邻右舍、小商小贩,就没有她不下手的。

    因为实在是太厉害,导致家儿子,女儿都不好找对象。

    所以,张家的儿子都是大龄才结婚。

    也就是她家几个孩子长得好,又很争气,全凭自身本事找到了眼瞎盲目的姑娘。

    张子建的大哥张子雄和二哥张子伟都是离了再结的二婚头,哥俩头一个媳妇儿,皆因为受不了婆婆吕凤珍无端的指责谩骂不和他们过了。

    凡是嫁到张家的媳妇儿,就没有不被她磋磨过的。

    记得那立文刚刚和张子建订婚的时候,她家的附近住着一个媳妇儿李玉珍,她老公也是养大客车的,只是和大姐那立思在车站等客时认识而已。

    她便好心地对那立思说:“可得让你妹妹三思,那家人家可复杂了。尤其是那个婆婆特别不好相处,就你妹妹那么文静老实,肯定会受气的。”

    那立思听了没在意,反而说:“没事儿,张子建说了,他自己有房子,一结婚就单过,不和婆婆住在一起,不招不惹她她还能故意找事?”

    李玉珍叹气:“你是不知道啊,那个老吕太太可不同于一般,无理都能搅三分。而且啊,他们家三个儿子都是大孝子,可听他妈的话了。”

    那立思还是不以为然:“再能无理取闹,也不和她天天在一起,招不到也惹不到他,只不过是逢年过节能去去而已。放心吧,我妹妹可不是我,你看着她文静,其实厉害着呢,没人招惹她乖得很,要是惹她不痛快那可就够喝一壶的。”

    当大姐的都这样说了,李玉珍作为旁人也就不说什么了。

    那立思和那立文说了之后,她也觉得不住在一起应该没事儿。

    在八十年代,订了婚之后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极少有反悔的。

    那立文当时就想,如果结婚后婆婆要是敢打骂她,或者指使张子建打她,绝不受着,坚决反击。

    婆婆又不是亲妈,没有养过她一天,凭什么受她气啊?

    生养自己的亲妈都没有捅过她一手指头呢。

    张子建也别想动自己一下。

    于是。

    两人结婚时,那立文就和他来了个约法三章:

    第一,不能骂她,骂了就离婚不过。

    第二,更不能打她,要是打她一巴掌,那就更不能过了。

    第三,不能出轨,出轨就卸掉第三条腿。

    后来,张子建出轨了,那立文很想卸掉他第三条腿。

    无数个夜晚辗转难眠,夜不能寐。

    但是,看到天真无邪的儿子,那立文打掉牙齿和血吞,咽下了这一口气。

    这是后话。

    那立文还算是幸运,大概是张子建也知道他妈什么德行,所以,结婚之后很少要求她去婆家尽孝献殷勤。

    只有过年过节不得已时,张子建才会带着她回去。

    可就是这样少之又少的日子,婆婆阴阳怪气的话也没少说给那立文听。

    你说过年过节大好的日子,谁愿意听不好听的话,晦不晦气。

    比如有一次,婆婆问她:“在家里剩饭剩菜谁吃啊?”

    那立文回答:“当然是我们俩吃啊。”

    婆婆立刻生气了:“什么?你让子建吃剩饭?他从小就不吃剩饭,这可不行。”

    那立文反问:“他不吃,总不会让我自己吃吧?”

    婆婆吊眼梢子一挑:“那当然了,以后给我记着,剩饭你自己吃,不准给子建吃。”

    那立文来气了:“凭什么啊?我就该死该吃剩饭啊。”

    “你······你个少教的,书都读狗肚子去了,还敢和我顶嘴······”婆婆挥起巴掌就要打她。

    那立文才不会等着挨她打呢,一把推开她,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喊:“从今往后,我家的剩饭全都给你儿子吃,你看着的······”

    她跑了,还放下狠话,登时把老太太气了个倒仰。

    这下子可坏了,她把所有儿女都招到面前,对着张子建一顿撒泼打滚,非要让他回家打媳妇,说什么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媳妇儿不听话就是打得少了欠收拾。

    这些话是那立文过后知道的。

    她心道:看来那个老刁婆就是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