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各省府报局开设以来,南直隶、浙江、江西三省民间甚至出现哄抢行为,以至于府县不得不加印首期刊文,其中,由以附刊陛下新年诏文那一期卖的最是火爆。”
通政司左通政胡嗣宗躬着身子,站在阶下,旁边坐着杨士奇。面前,则是高高在上的朱允炆。
“没成想,这报业倒还有意外之喜。”
听到报刊卖的火爆,朱允炆就乐了起来。
“不仅如此,这段时间通政司收到了很多地方送来的贺表、贺信。”
胡嗣宗低着脑袋,毕恭毕敬的汇报道:“苏州府还送来了一把万民伞。”
听到连万民伞都整了出来,朱允炆不由挑了一下眉角。
“是吗?贺词都说什么了?”
听到皇帝垂问,胡嗣宗忙自袍袖中取出一份奏本,展开恭声读道。
“自陛下登基以来,革故鼎新,海晏河清;民得安居与大世,无不夸治隆唐宋矣。
征逆伐暴,廓清帝宇。四载之内,辟土靖海。雄武之资,不逊太祖。
威传北地,漠庭尘清。弱冠之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蛮夷纳首。
北抵草原穷恶之极,南达海疆万里无边。
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俯首观报的朱允炆陡然顿住,狠狠的打了一个冷颤。
如果没记错的话,前边那句夸太祖皇帝洪武之治的,而后一句应该是夸永乐大帝朱老四的。
好家伙,现在都挂我朱允炆的脑袋上了?
这马屁拍的也太狠了吧。
收起两份报刊,朱允炆觉得自己所料一点都不假,底层这群官僚士子真的是一点底线都没有!
这么恶心的肉麻话,慢说堂而皇之的写出来,便是让朱允炆自己想想都一阵倒胃口。
“谁写的?”
胡嗣宗忙回答道:“这封贺信是苏州府的一名举人,叫许不忌。”
真是生冷不忌啊,确实没有白瞎这个名字。
手指在御案上轻敲两声,朱允炆便点了这个许不忌的名字:“留下来吧,等下一期的刊文发行时,把这贺信的内容登上去。”
既然你喜欢拍马屁,恰好我现在就需要会拍马屁的,这个表现的机会给你了。
“行了,你先退下吧。”
摆摆手,胡嗣宗见状便急急忙躬身告退。
“看来,朕到还是小看了这份降表。”
朱允炆低估了此时大明对征服草原的迫切之心,这大概原与当年所受到的压迫和凌辱,所以久压之下的反弹往往要更加凶猛。
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汉人做了几千年的主宰,哪怕昏暗如五胡乱华,起码也有江南偏安一隅得以喘息,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神州陆沉,祖宗社稷拱手让给异族,而汉人却躬身成了四等民。
忍辱负重,秘密联合,终于将作威作福的鞑虏驱逐出祖宗的土地,顺带手,连河北燕云十六州、辽东也悉数收复,汉人的心气一度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现在的汉人心中,唯独缺少的一块,就是大草原!
而现在,朱允炆亲手将他们心里最遗憾的那一块缺失补上!仅凭这一点,压抑百年之久的民族感情得到了宣泄口:他们无比感激朱允炆这个替他们实现梦想的皇帝!
如果不是民族之情,即使民间有谗臣再怎么想拍皇帝马屁,也是万万写不出许不忌这种贺信的。
汉人是要面子的民族,这么恶心肉麻的文章,那是万万拿不出手的。
他日就算青云直上,也会被邻里乡亲戳着脊梁骨骂无耻,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他拍的再狠,最多士林之中鄙视一二,老百姓却觉得这般盛誉也是理所应当。
“还不够,还要再添一把火。”
这般大好的机会,朱允炆是一定要把握住,要趁着这个机会让整个大明燥起来,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卷进这次舆论之中!
杨士奇也是轻轻颔首表示附和:“这封信,可以拿来大做文章,把这次舆情炒的更火爆一些。”
君臣二人对视,都心有灵犀的笑了起来。
“召方孝孺!”
这位儒林的领袖再接到传召的时候还有些纳闷,皇帝怎么会突然想起来召见他?
内阁的事,朱允炆从来都是偏听杨士奇和郁新两人,军事上面,朱允炆更是向来只跟朱棣一个人商量。
他方孝孺的存在感,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件花瓶。
方孝孺哪怕脑子在不灵光,待在内阁这四年,看着暴昭、再看看杨士奇,夹在这两个玩政治的一把好手之间耳濡目染,起码的自知之明还是有了的。
把他放在内阁,就是皇帝做样子给天下的儒林士子看罢了。
“参见吾皇圣躬金安。”
踏足谨身殿,方孝孺还是规规矩矩的躬身施礼,不敢怠慢。而眼神却不由自主的瞟了一下杨士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