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善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张叠着的纸张,赵光义皱眉接了过来打开,那纸上只书了几个字“海上生明月”,字迹和自己的几乎如出一辙,小桃的字!赵光义方才还随随便便拿着纸的手绷得紧紧,微颤着拿到烛光下小心仔细地翻来调去地看,除了那五个字再没别的。看来是小桃平日练字扔掉的废纸。
赵光义把纸叠起来放到自己的袖中,看着李从善的目光阴冷似冰刀:“他什么意思?”
李从善看赵光义的面色变得渗人,忙说道:“我可不知道。他只是让我把这个交给晋王,说是第二份厚礼和写这字的人有关,您一定也知道是谁。第一份厚礼自然是皖口的水军布防图。只是他要和晋王亲自见一面。”
赵光义皱眉想了半晌,道:“既如此,你带他来便是。但是,”赵光义的声音凌厉起来,“他要是敢打别人的主意,你告诉他,他会死的很难看。”
李从善还没见过赵光义这么疾言厉色的样子,连连点头应是。
半个月后,李从善带着樊若水到了晋王府,赵光义在后院的花厅里接见了他们。樊若水对赵光义抱拳揖身,行了个礼。赵光义冷冷扫了这个人一眼,身形清瘦,面色发黑,虽沉默腼腆,目光却阴阴泛寒,看着便心术不正。赵光义淡淡道:“来了?从哪来的?”
樊若水答道:“皖口,绕了个远,所以现在才来。”
李从善怕赵光义怪罪,忙解释道:“走润州虽近,但祁正修守着不好渡江。好在他对皖口的水军布防很熟知,所以便从那里偷偷过来了。路上才耽搁了时间。”
樊若水沉声道:“大人不必解释,晋王之所以这么问,便是想到了这一层。”
赵光义冷笑了一声,看着李从善道:“我想和他单独聊聊。”李从善忙揖手告退,到了前院待客的厅堂坐着。
花厅只剩下赵光义和樊若水,赵光义把下人也遣的远远的,看着樊若水道:“皖口的水军布防,如今变了没有?”
樊若水微微笑着:“已预计晋王会问这个问题,故而这次借道皖口时,特意耽搁了几天,又详细丈量了皖口要塞采石矶的江面宽度,江下泥沙沉积的情状。晋王一定也知道,每年的雨水气候都不一样,采石矶处的水文一定和前几年有些区别。不过水军工事,基本没有变化。”
赵光义问得直接:“那照你的看法,从采石矶打过南唐去,可行吗?”
樊若水一抱拳:“待到过几个月长江枯水期到了,架起浮桥,一定可行。”
赵光义勾了勾唇,道:“浮桥,我大宋也不是没想过。但架设浮桥,需要对采石矶的水面及南唐的军事防守有充分了解,才能迅速把桥架起来而不被南唐水军攻灭。所以,你的图很重要。我会和陛下引荐你,不知你是想要名?还是利?”
樊若水定定说着:“若水一介读书人,自然是高中功名才是这辈子的梦想。只是在南唐,多少年来这个愿望也实现不了。如今既然一心归附大宋,希望能得偿所愿,把我从前的遗憾弥补。至于金银利禄,若水倒不苛求。”
赵光义的手一下一下敲着桌子,淡淡道:“如此也好。我大宋也欢迎能人巧士在朝堂效力。你有这个心最好。如果你的图的确能解我大宋之困,别的我不敢保证,起码大宋正四品以下的官职,随便你挑。这个主,我做的了。”
樊若水的心狠狠颤了一下,正四品,这是他从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但凡在南唐能做个九品芝麻官他已经满足了,可惜他都未曾考中过。可来了大宋,竟然一砸就是个四品官。樊若水竭力掩饰着激动的内省,对赵光义沉声道:“在下必当尽心竭力。”
赵光义啜了口茶,又开了口:“第一份厚礼,谈妥了。我想问问第二份厚礼是什么?”
樊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