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拉黄包车的李虎
下了码头,威廉拦着三辆黄包车。去公共租界,威廉用熟练的华夏语道。
何富看着这个拉黄包的,穿着一套黄色的服装,后面还写着一个数字。脚上肌肉是非常发达,还穿着一双厚厚的布鞋。
何富问了问威廉,黄包车怎么来的,可威廉告诉他不知道。但何富知道,黄包车的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为日本人所创制。
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 1873年,法商米拉看到上海租界,市面日趋繁荣,交通工具的不敷应用。
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
次年首批300辆黄包车从日本引进。1月20日,上海首家外国小车洋行登报事:“外国小车出赁”。
启事云:“今有本行新到洋车,比中华车大不相同,不论天暗下雨,一样可推。车上另有篷帐,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贵客商欲坐者,请至本行贾可也”。启事还订明路程远近的价格。
先期引进的几批东洋车车身很高,木制的双轮同马车后轮,差不多大小,轮外包镶铁皮,行路时隆隆作响,车座颠得厉害,乘坐很不舒服,一般人都不愿问津。
后来加以改进,放低车身,用钢丝铁圈代替木轮,外箍橡胶车胎,由此行车时声音很小,车身也平稳,乘客再无震颤之苦。
乘坐者也渐渐多起来,到辛H革命后开始流行起来。这种经改进的东洋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非常醒目,所以被称之为“黄包车”。
旧上海的黄包车,绝大部分是车行出租给车夫的。外国人米拉所开车行的黄包车,有300辆之多,由于使用率高,多数车辆肮脏破旧。
也有精美的黄包车,那是有钱人购置、雇用车夫的自备车,还有一种是拉车人自购的车,多为半新旧的车子,经修饰后,也上街拉生意,并逃捐照会,故称“野鸡车”。
黄包车初时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1879年,因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
1890年车价约为1英里内5分,2英里内1角。
黄包车的优势首先, 由于人力车只须一人拉动前行,而轿子等则须二人共抬,因而价格自然便宜 其次,人力车的速度相对较快。
人力车因为它在构造上,有力学原理,使之坐上人之后,利用重量的压力促使车轴向前滚动。乘客的重量大部分落在车上,车夫只须拉动车子前行即可。
较之抬轿大为省力,所以车夫能够拉动车子跑步前行 。第三,经过改进后的人力车在营运空间范围上也大为扩展。
经过改进的人力车,对道路的要求 较之以前大为降低。它既能同其他车轮轻,并且宽的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