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要能够让公司赚钱。
XCOR前期主要的产品是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推进飞行器,其实与众多美国私营航天企业一样,它的主要技术都来自于NASA的转让,(并且是以非常低的价格),这些技术对于NASA来说,已非研究前沿。
而这种技术转让,使得私营企业绕过了基础研究的巨额资金门槛,得以进军航天领域。
另外要说的,就是订单。
NASA将许多业务外包给了XCOR,一面降低自身成本,一面扶持了XCOR的发展。XCOR则依靠NASA的订单,熬过了艰难的初创阶段。
但是关键性的问题就在于,这是老美的公司,享受NASA的技术转让和订单优待是易如反掌的事。
换成聂鹏在国内成立个航天公司,想得到国家的技术转让,估计不比从零开始研究火箭容易到哪去。
再说,以他目前的人力物力来看,这点钱光是发射一枚近地卫星的燃料费用都够呛,更不用说研制登月火箭了。
这也从侧面证实,对于这种动辄以十亿百亿计算的工程,若非举国之力,民间资本基本是玩不转的。
可是玩不转也得玩啊,难道十几年的功夫就让基地白白的闲置在月球上么?虽说无论是本国人还是老外登临基地,对人类总体来说都是一大幸事,可是身为土生土长的华夏人来说,仍旧希望自己的月球基地接待的第一批来客,是说着汉语,长着黄皮肤的中国人。
哎,看来专业的事情还是得找专业的人来做啊,要不然先发两个帖子探探路吧。
说干就干,从知乎上问了几个关于民营企业为什么少有涉足航天工程的问题,不一会的功夫就引来几个大神,其中的分析不乏精彩之笔,头头是道的论述了目前的航天工程是寄托了几代人的艰辛才得到的成果,顺带着点出了民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投产方式,很难适应这种高风险,低盈利的商业模式。
然而遇到第二个问题:如何以商业化模式运营一家私营航天公司?回答靠谱的人就少得多了,他从帖子头看到帖子尾,除了拿出一堆社会问题来让聂鹏解决外,基本上就没有一个答案能够从公司角度出发,提出建设性意见的。
想想也是,这种从逻辑上就讲不通的问题,谁会浪费脑细胞推演可能性?
有些心灰意冷的聂鹏不住的摇头,他明白,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至少在国内,对于很多掌握大量资本的投资人来说,很不希望将数量非常可观的资本投入一个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开始盈利,或者能看到盈利前景的行业中。
这就好比同样将热钱流入房地产和矿业市场,投资人可以很容易的掌握整个进程,并且对项目的情况做出准确分析,以此来降低风险。而如果让他将钱放入难以估计结果的航天工业中去,那若是没有一颗大心脏,基本上是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