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节是何等的聪明人,心里明白揣着糊涂,都是他乃是福将,福气居多,而真正的聪明人,却能够置身事外,这才是大智慧的人。
正如他说的那般,失败者的话,无论真假,皆为谎言?只因历史由胜利者谱写。
那些被历史钉在耻辱柱,遭受后世万人唾骂之人,又有多少真乃十恶不赦之人?
正因看透了这一点,程知节才能明哲保身。
程铁牛按捺住心性,终究没有上前道出实情,在场之人,又有多少大臣们认定李牧尘真的是凶手?
真相往往是大家心照不宣,最不愿被提及的忤逆之言罢了。
今晚,李牧尘败了,吴王死了,晋王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这其中的来龙去脉,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们,怎么理不清其中的脉络?
唐王亦非傻瓜,他难道真的不知道李牧尘是被冤枉的吗?
从晋王出现的那一刻起,好些人心中已然明了一切,今晚发生的一切都不过是政治斗争。
奈何所有证据全部指向李牧尘,唐王再是偏袒李牧尘,于今晚情形,也绝对是不可能轻饶的罪过。
这时,唐王当众宣布道:“牧王既已认罪,来人呐!将牧王关押天牢重地,待大理寺理清案件再作处理,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允许探监。”
听完唐王的宣判,程知节露出一抹笑意。程铁牛不解父亲为何偷笑,小声问道:“爹,牧哥被抓,你竟有心情笑出来?”
“傻儿子,你的路还长着呢。”程知节说道。
待晋王李治听完唐王的话后,他那稍纵即逝的阴寒之色一闪而过。
诛杀亲王和后宫嫔妃,此乃滔天之大罪,凡认罪之人,必然是当场处决才是。
可是,唐王没有那么做,将李牧尘收监等候发落,这说明,他心中尚存着疑惑。
程知节猜到了,晋王也猜到了,凡是懂得唐王心中所想之人,他们也都猜到了。
……
------
------
一场应是欢快祥和的中秋宴会,却是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轰动整个长安城。
这真是应了那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吴王和杨妃被杀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茶馆内说书人更是唾沫横飞,说的那叫一个激动啊。
李牧尘在百姓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旺,他们万万是不会相信的。
“我是不会相信牧王杀人的,他是一位好王爷,为了百姓谋生活,每日操劳,这样的好王爷怎么可能杀人呢?”
茶馆中,那人站在吃饭的桌子上,手拿着筷子,为李牧尘鸣不平。
经他一言,得到茶馆中大多数人的响应。就连茶馆的老板,也是高举着双臂,为李牧尘疯狂呐喊。
在这一年的过程中,受到牧王恩惠的百姓,近乎覆盖长安的街头。
与其他的皇子王爷不同,李牧尘真正的为百姓谋事,为百姓申冤。
原本纨绔子弟横行的长安街头,如今少之又少,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稳步发展。
而他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大力推行财政惠民政策。而对于长安街头的生意人,上至大户商贾,下至摊贩小商,无疑是天降雨露,恩泽天下。
无论茶馆、酒楼,还是街边百姓,今日的长安城,可谓是“繁华”无常。
而非真正的繁华,于街头自发组织,万千百姓聚集皇城门前,围得水泄不通。
昨夜,唐王一夜没睡,翌日清晨,他依然毫无困意。
唐王站在城楼之上,百姓们自发聚集皇城外,他神色凝重,脸上看不到一丝喜悦,发生这种事情,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钱德发端来一杯参茶,恭敬地呈递过来,说道:“陛下,喝杯参茶暖暖身子。”
从昨天夜里,他滴酒未进,米粒未食,一直站在城楼上足足一个黑夜。
唐王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万民情愿,于皇城门前,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的。
自古百姓为官请愿,或是呈递万民书,或是联名上书,此类等等,都说明那人官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钱德发!”
“老奴在!”
说着话,钱德发弓着身子上前一步,不敢与皇上并肩,稍是靠后,以此表明奴才的身份。
唐王心情很是凝重,他俯视着城楼门下,说道:“你说,朕该不该杀了牧王?”
“老奴惶恐,陛下圣断,此等关乎帝国未来的大事哪里是老奴能够揣测的。”
钱德发不是傻瓜,“吴王”被杀一案,多少人想从其中抽身出来却是无法,自己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