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纵使天气炎热,到底空气也开始慢慢转凉了,便是天边的红霞此刻看起来也不见半点燥热。
巍峨耸立的大明宫在夕阳下好似一直匍匐的巨兽一般,一间华贵精致的宫室之内,只见酸枝木打造的贵妃榻上,一个身穿淡紫色宫装的中年妇人,约么三十岁左右,保养得当的眼角多出的丝丝细纹不曾有损她半点的美貌,反倒是越发添加了几分成熟恬静的韵味,令人挪不开眼。
头上随意的带着几根白玉雕琢的簪花,无甚规矩的绾着一个半散不散的发髻,精致有序之中却是带着一丝随性,安然的躺在贵妃榻上,双目微闭,一动不动的,好似那庙里的雕像一般,眉心一点红梅带着一股莫名的安定,仿佛因为这个妇人,让整个宫室都变得安定了起来。
不过这种安宁到底不得长久,只听得一声杂乱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个人体态丰腴的侍女一袭绯红色的宫装,领着一队侍卫,推开了几扇镂空的木门,微微福身,好似个木头人一样,“昭容娘娘,陛下请您往含元殿一叙。”
听到这话,那面色安然的妇人顿时睁开双目,一双凤目之中闪过一丝锐利,好似那凤尾金簪上的一点寒光一般,微微上翘,瞥了那宫女一眼,原本安然平和好似菩萨佛像一般的人似乎一瞬间活了过来一样,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便是那眉间的一点红梅都似乎宛如鲜血染红的一般,摄人心魂。
只是这一眼,就看的那侍女心里一惊,本就蹲下的身子愈发恭敬了几分,那几个侍卫也是忍不住低下头去,不敢与之对视。
好半晌,才见那妇人缓缓的坐起身子,也不管周围侍女下拜,自顾自的走到梳妆台前,恍若无人的整理发髻,将绫罗锦绣织就的衣衫上的褶皱抚平,一旁的侍女和侍卫似乎对此也是没有半点察觉一般,就连下拜的动作都没有半点改变。
好一会儿,那妇人似乎是满意了自己的妆容,这才走到那侍女跟前,瞥了那侍女一眼,从嘴里吐出两个字,“走吧!”
随着吱呀的一声,宫门缓缓打开,那妇人看着天空中被落日染得好似血液一般鲜红的艳霞,缓缓勾勒出一个笑脸,迎着一脸的红光走了出去。
咸丰二年五月,紫禁城中,朱红色的宫墙并着明黄的琉璃瓦,在正午的烈阳之下显得格外刺眼,飞檐之上两条金龙盘踞,向着天空呼啸缠绕,一颗明珠镶在双龙之间,金色的琉璃瓦在冬日里闪耀着刺目的光芒,显得格外辉煌。
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辉煌庄严宫殿的间隙之中,那青灰色被清洗的一点灰尘也不曾见得的宫道上,一眼望去,只见一群豆蔻年华的少女具是一袭青衫,灰蓝色的料子,梳着一方朴素的连花纹都没有的扁方,一个个目色肃然,缓步前行。
随着那巍峨的宫门缓缓在众人眼中显现身形,那一个个凝神屏气,一副如临大敌的妙龄少女们具是屏气凝神,虽说脸色未变,可是脚下的步子分明已然有些乱了。
不过也并非是所有人脚步都乱掉了,只见这偌大的人潮之中,有一少女,弯眉粉黛,明眸皓齿,冰肌玉骨,便是身着那同样制式的秀女服制,也比其他人更显韵味,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子沉稳,好似最严格的嬷嬷一般,一丝不苟的令人感到一股子疏离之感。
这少女唤作叶赫那拉杏贞,乃是这京中一五品小官嫡长女,盖因咸丰初年,新帝登基,宫中主位高悬,为了绵延后嗣,为咸丰帝充斥后宫,大开选秀,八旗贵女具要参与选秀,这叶赫那拉杏贞也不例外。
只是与其他女子不同,这叶赫那拉杏贞却是大有来历,乃是那盛唐之时,赫赫有名的大唐昭容,第一女相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直到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不想被杀之后,当上官婉儿从剧痛之中复生之时却是成为了千年之后的满族少女叶赫那拉杏贞。
初到这个时代之时,上官婉儿又是惊喜又是厌恶,惊喜的是自己重活一世,前世未曾施展的诸多抱负尚有可能实现的,厌恶的则是这个时代。
方才懂事,能够接触到这个王朝的时候,上官婉儿深深的感觉到这个王朝与大唐盛世的不同,这个时代对于女子简直是苛待到了一定的境界,推崇女子无才就是德,三从四德《女则》《女戒》之流。
要知道《女则》、《女戒》虽说来自汉唐时期,可是在大唐盛世,真正将其放在眼里的女子并无几个,大唐民风彪悍便是如此,更不要说上官婉儿这等千古留名的巾帼相国了,对此简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不仅如此,从小就政治素养敏锐,更执掌一国权柄多年的上官婉儿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个偌大王朝的大厦将倾,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上官婉儿这等天生的政治家而言,这无疑是个最好的时代。
作为女人,上官婉儿最是知晓什么叫做巾帼不让须眉的人,对于这个时代天真的以为将女子具在后院内宫之中便能安定的想法感到可笑,殊不知女人一旦将所有的智慧都运用在后宅之中是何等的可怕,这偌大的清王朝便是在一代代女子背后争宠间接执掌权柄的情况下变得落魄起来的。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帝王毫无血性,大厦将倾,上官婉儿看破了这一点,一早便打定主意,入主这不同于大明宫的紫禁城,让世人知道,女子执掌权柄同样可以千秋万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