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木条并列铺在地上,中间的距离和改造后的马车车轮距离相等,四五个村民将马车抬起来,内侧较大的车轮卡在木条内部,外侧较小些的车轮刚好落在木条上。
“试着推一下,木条做的还算平整,应该很省力。”
木条边上也有一辆马车,是没有经过改造的,两辆马车大小重量都相当。
立刻有村民上前尝试,其他村民也不甘落后,纷纷催促前面的人快点。很快所有人都将两辆马车试着推了几丈远,毫不犹豫的告诉李苏海,马车架在木条上之后,推起来非常省力。
李苏海并未感到吃惊,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给马车增加重量,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关于轨道交通我脑子里只有个概念,具体的细节,尤其是技术方面,知道的非常少,还是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行。”
现代化的轨道交通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业体系,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只了解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不可能全面掌握。
不过李苏海没打算建立真正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这个世界的工业能力根本不允许。
轨道最初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出现在煤矿上,是为了减小马拉煤车的阻力。
最早的轨道就是木轨,除了道岔的设计其它方面没什么技术含量。
两个村民爬上木轨上的马车,李二礁在下面推车,感觉不是很吃力,“再上去一个。李木头,是不是家里添了个小子,你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天天饿着肚子?两个人在车上都轻飘飘的。”
“少废话,老四上来,看他还能不能拉得动。至少把马车推十丈远,不然老子用鞭子抽你。”
三个人四百来斤,村里的路泥泞不堪,有沟有坎,一般的马拉着都吃力,更别说人了。
从李二礁的表情就能看出来,明显比之前费力,可也算不上太难,推着马车走了十丈,神情得意洋洋。
“只是把马车外面加两个小车轮,就能省力?太神了!”
“你的脑子白长了,马车省力是因为底下的木条,看看,车轮子始终压在木条上,木条很平整很光滑,相当于一条修得非常平整的路。路越好马车拉车越省力,这不是理所当然嘛。”
“就是普通的木条子,不用请木匠,我都会做,最多也就是慢点。总长十丈的木条子木匠需要一个时辰,我要两个时辰。十丈长的……”
“轨道,少爷说这东西叫轨道,木轨。”
“对,木轨。十丈长的木轨就是二十丈的木条子,我花四个时辰就能做好。”
“一个人用四个时辰修成十丈长的道路,一百个人就是……六七里?老管家你帮忙算算,我没算错吧?”
老管家摇摇头,也是一脸的震惊,“没错,我算的也是六七里。”
顿了顿,接着说道:“三年前一场暴雨把村头的路冲垮了,村里男女老少一起修路,用了十个月才修好,那条路也就十里。”
“如果用木轨取代,除掉不能干木匠活的孩子老人和女人,一人一天干五个时辰,我算算……最多三天就能把路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