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国度,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远远在梁国之上。
而梁国一方,经过这么多年的与晋国之间的大战,不仅晋国的实力已经被大大削弱,梁国的实力同样被消耗到了极点。
就算梁国当初是天下最强的国家,就算中原地区再怎么繁盛,但也经不住这些年来连连战败的消耗。
当初吴国统一南方之前的那些战事且不说,就说这几年的战事。
杨师厚死后,魏博军投降晋国,这一下子就将梁国当初驻守在河北的十多万大军直接给废了,虽然其中真正投降梁国的只是一部分,但剩下来的梁军坚守在河北各州,最后也随着河北的沦陷而被晋军逐一消灭。
此外,魏州之战,刘鄩兵败,六万梁军全军覆没,只有刘鄩等少数人活了下来。
胡柳坡一战,梁军先胜后败,晋军一方固然折损三分之二的将士,但十多万梁军同样折损了三分之二。
光是这三场惨烈的大战,梁军就折损了超过二十万。
此外还有河中讨伐冀王朱友谦的战事同样不顺利,折损了不少将士,再加上平时长年与晋军对峙时,那些大大小小的战斗损失的将士,即便梁国的根底再怎么扎实,也扛不住这种惨烈的消耗。
而事实上,当初吴国刚刚统一南方的时候,虽然与梁国之间已经缔结了和约,但梁国依旧在南方各州布置重兵防守,显然那时候的梁国对吴国戒心尚重,而且还有足够的实力来防备吴国。
但这几年,随着北方战事吃紧,而且和吴国相对平稳无事,梁国在南方的驻军也在逐渐减少,从一开始的重兵防守,到现在除了宋州、亳州等地有四五万大军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兵力。
这些情形就足以说明,梁国如今已经精疲力竭了,剩下的唯一一点力量也要用在北方,依靠黄河天险来勉强挡住晋国。
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吴国还不能单独消灭梁国,那所谓北伐,所谓统一天下就成了一个笑话;杨渥也没必要继续殚精竭虑了,干脆一头撞死得了,或者干脆传位给太子,自己安心享乐就是。
总之,在杨渥看来,如今的局势对吴国极为有利,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过,当杨渥将自己的想法和李承鼎说了之后,李承鼎皱眉沉吟许久,却问道:“大王,虽然说赵国之乱的确有可能给晋国造成一些麻烦,不过这又能拖住晋国多长时间呢?”
不是他不相信杨渥的判断,而是他实在不看好赵国。
区区一个赵国,其实力最多也就和当初的马殷相比,甚至比马殷还要弱小一些;在晋军的全力进攻之下,他又能坚持多久呢?
若是吴国北伐到一半,已经付出代价将梁军主力消灭了,但还没来得及夺取梁国的领地,而这时候晋国却已经消灭了赵国,然后迅速南下,这岂不是让晋国捡便宜了?
李承鼎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杨渥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看来你和郭枢密使以及严尚书他们一样,也是小瞧了赵国的实力啊。”
在去年的时候,原来的枢密使李承嗣病逝,杨渥命朱瑾接任枢密使,命郭崇韬接任枢密副使,剩下的一个枢密副使则由原来的都督王绾担任;至于严可求,如今却是担任兵部尚书之位。
除了李承嗣病逝外,这几年病逝的重臣还有不少,比如史俨,侯瓒,王茂章,高勖等,这些老臣的病逝,让杨渥为之悲叹。
好在如今的吴国已经完成了新旧交替的准备,现在担当重任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只有少数老将如今身体依旧健朗,还能够亲自领兵。
李承鼎听说郭崇韬和严可求二人也曾疑惑过,顿时知道杨渥肯定有不同想法。
“赵国的实力别看弱小,但承德军在河北割据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当世最为古老的藩镇之一,其根基何等深厚?即便是晋军也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就将其消灭。”
“此外,北平王同样有可能动手向晋国发难,还有契丹人同样不会坐视不理,有这些因素在,孤认为晋国要想消灭赵国,至少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实际上杨渥说半年以上,这还是有些往低了说,历史上的李存勖攻打赵国,损失之惨重让人难以置信,甚至都有些怀疑这还是不是当初那支百战百胜的晋军。
尤其是,在攻打赵国期间,晋军的大将李嗣昭战死,这对晋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甚至能与周德威的战死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