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秋叫杏姑去倒水,伸手捡起那九两碎银,瘦得尖削的小脸微微侧向朱鄯。麺魗芈晓
“皇上说话必定金口玉言,家父与知秋足月出关,如果不死,免死金牌可要算数?”
梅萧皱着眉头,低眸看她手里的碎银。
朱鄯意外的怔了一下,才道:“自然是算数。”他刚才真是随口说说的,觉得民间“守坟不死”的传说可笑而已。
他们的对话都是轻声细语,说的淡然。
那边站着的刘关山却惊得差点没昏过去,什么皇上?
杏姑把一碗水递给他,随口呛他:“你胆子包天呐,见到皇上和小侯爷,竟敢不跪。”
“噗——”刘关山刚进嘴的水全喷了出来,却正好喷在冷景易身上。
冷景易打了个激灵,凝滞的眼珠子一转,这才看到“妻弟”一枚。“怎么,岳父就遣了你一人来看玉竹?”
刘关山哪有心思理他,先忙着给朱鄯和梅萧三跪九叩,嘴里直喊:“皇上,小侯爷饶命啊!小人有眼不识泰山,罪该万死,求皇上、小侯爷恕罪啊!”
朱鄯嫌这刘关山吵了他们说话,脸色阴沉沉的,考虑真让他去“万死”算了。
梅萧却开口道:“冷大人问你话,你先好好回答冷大人。”
冷大人?刘关山眼珠子一轮,看冷景易,他又做官了?看着不像啊,前阵子大哥被保荐去了京城,因为失口说错话,至今还被扣押着,还不是因为这个姐夫结纳成王的事?
不管怎么说,既然紫衣侯开口,刘关山不敢不听。
“回姐夫,老父亲他年纪大了,一身毛病,所以不能来,大哥扣在京城,二哥公务繁忙,只有小弟做的是闲事,所以被父亲大人叫来给姐姐坟头烧点香,顺便带了些周济的银子……”
偷偷瞥着冷知秋手里那点碎银,他不禁有些额角冒冷汗。
幸亏此刻的冷景易,心里只有亡妻,因此只问:“玉竹年幼时用过的物件,有没有保留下来的?”
刘关山想了半天,茫然应付:“应该有吧。”
冷景易失望的点点头,想也知道,出嫁这么多年的女儿,怎么可能会有东西留在娘家?冷刘氏娘家兄弟姐妹众多,不像他们夫妻俩,只有冷知秋一个独女,才会格外珍重。
可怜刘玉竹临死还挂念儿时故乡。
“我记得你是三年前娶了个能说会道的正妻,从家里分出去了,这会儿夫妇二人在做什么事?”冷景易随口问问,他想着亡妻应该会问这问题,他若不问,亡妻要不高兴。
“哦,小弟办了个书院,嘿嘿,勉强温饱。”刘关山应付着答,眼角瞥着朱鄯和梅萧,深怕冷景易细问。
其实,他肚里那点墨水,哪里有资格办什么书院?就是靠着老父旧日的面子,有些门路关系,由老父择生员举荐,那些读书人看他书院出来的弟子能有几个做官的,便纷纷花银子去读书,就图个保荐求官。
冷景易和刘关山说了几句,便有气无力的闭上了眼睛养神。
刘关山不知所措的转向朱鄯和梅萧,跪趴着偷瞄二位的眼色。
冷知秋问梅萧:“你们来,所为何事?”
梅萧道:“我来看看你和伯父,放心不下。”
朱鄯却道:“朕开了恩科,特来看看昔日江南,尤其是苏州的风气。”
“皇上真是性急。”不仅上任三把火,还急着亲自跑来看成绩,一国之政,但凡立竿见影的,都不会是大政策,优秀的政绩需要长年累月的实施。冷知秋没兴趣和皇帝讨论政治,只是兴文的政策有利于父亲冷景易的前途,因此又道:“只要皇上不要朝令夕改,慢慢就会有成效的。”
依朱鄯的性格,朝令夕改也不稀奇。
朱鄯顿时板起脸,他是要听冷知秋赞美的,不是听她说什么“性急”!
“朕活着,这兴文的策略便不会改变!”
跪在地上的刘关山不晓得他们这是讨论什么国家大事,但听皇帝这么说,自然是对他的事业大大有利,低垂的脸上憋不住笑意,把这个内幕消息告诉老父,他们可以考虑扩建书院了。
站在一旁恭恭敬敬的胡一图夫妇也很高兴,悄悄互相递了个眼色:儿子真是生逢其时,前途可待!
梅萧垂着眼皮,心底冷笑。朱鄯这个皇帝,目下就像只有脾气的软脚蟹!活动在不同天地的三个封疆的王爷,可都是硬爪子的鹰,尤其是成王朱宁,多少年战场历练。这个时候,不趁着几个还能打仗的将帅没有磨光锐气,准备防范,却急着兴文科考,又明目张胆的要削藩,等于是邀请三个王爷来觊觎他的龙椅宝座。
不过,他没打算提醒朱鄯。一来,他厌恶这个心理有些扭曲的皇帝;二来,他知道朱鄯的策略对冷景易父女来说,是有利的;三来,他知道朱鄯也不会听他的。
——
时值农历七月中旬,正是传说中的鬼节。
冷知秋将母亲的大殓完成,就已经耗时半月有余,又在草庐陪伴父亲冷景易守了七日,每日清粥几口,醒了静坐,累了就躺在草席上睡。
初秋脑头,野外蚊蝇最是疯狂,许多蛇也开始找地方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