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戚承淮作为少宗主,他的本命真元动向自然是关注度最高的。
他的狂症刚刚才发作过,宗主就立刻叫他回去,这再明显不过。
他不愿意回答纪白羽的问题,是因为他太明白不过自己的狂症是因何而发,这次又为何提前发作。
戚承淮的天赋虽高得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却相应地也有一项谈不上是缺陷的缺陷:他的神识太过灵敏,所捕捉的信息也过于庞大,身旁每个人、动物,乃至一草一木的动静,神识都会一丝不漏地反馈给他。
诚然,这在战斗中是一项惊人的技能,但同时,也是非常痛苦的。戚承淮收到的无用信息比有用信息多得太多,他必须学会在任何时候都筛除掉那些毫无意义的讯息,这是一件很耗精神的工作,他每天都要花费相当多的心神在这上面。
神农谷并不是像他对纪白羽所说的样对此束手无策,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与道侣结合。
哪怕不是最适合的那个道侣,找一个凑活的也行,只要足够强大。道侣之间的神识会相互呼应,然后共鸣,最后双方都在一个极其相近的频率上趋于稳定,这对于神识灵敏度远远超于常人的戚承淮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
然而戚承淮并不乐意。他宁可孤老一生,也不愿意随便找个不是真正命中注定,而只是能凑活的人结合为道侣。
所有人都知道,道侣一辈子都只能有一个,生死不离。
戚承淮之前就对神农谷的办法嗤之以鼻,他觉得自己足够强大,可以把狂躁控制住,也可以训练自己越来越快地从周围提取和过滤信息。
直到他十七岁那年,神识第一次暴走,那年他的修为不过出窍后期,却几乎掀掉了剑宗九个剑峰之中的一个,最后还是宗主亲自出手才压住了他。
之后他开始更加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控制神识,花了整整八年,也只是将狂症的发作时间压制在了这么一个稳定的频率上。
狂症发作时,因为没有道侣的安抚,戚承淮心底的阴暗面会占据完全的上风,他没有理智,只想毁灭一切;而他的理智在消失之前所能做的只是将这样的毁灭地点固定在一个没有人的范围内。
所有人都劝他,找一个道侣,换来一世的平和,又有什么不好。说得多了,戚承淮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遇见纪白羽之后,情况并未好转,反而变本加厉。这很好理解,求而不得从来最是恼人不过。
就连和他心意相通的长剑也在每时每刻叫嚣着让他占有纪白羽。站在纪白羽身边的每一刻,他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戚承淮比任何人都清楚,打开纪白羽心扉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就再也没有第二次,而这个时机还没有到来,在那之前,他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在这样的多重催化之下,狂症提前发作并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戚承淮选择隐瞒是为了不让纪白羽感觉到有任何压力,哪怕是良心上的压力。
他要纪白羽,但只要心甘情愿属于他的纪白羽。
全天下,他的解药只有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