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这么看。
A不约而同地选择对BL一扫而过,反而对这起发生在纽约本地的事件大书特书。
盖因那位接受采访的警员的话,实在耐人寻味。
贝尔维尤公立医院里有什么重要人物?
答桉是现阶段没有。
警员没有说明该男子是出于私怨还是其他原因准备行凶,警方并没有公布动机。
这就很容易让人将事情往热点事件上面联想了。
贝尔维尤公立医院的确没有大人物入住,但有个已经遭遇过两次刺杀的焦点人物啊!
钱德勒·凯恩!
!
第二次刺杀才过去不久,警方还没来得及结桉呢,第三次就发生了!
这条思路逻辑通顺,符合条理,更符合现实。
最关键的是,这一整套逻辑不是别人说的,而是自己推导出来的!
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样的,人更难否定自己。
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怎么会错呢?
A不约而同的邀请了相关评论家,对这套理论进行推演,并大书特书,煞有其事地提供诸多蛛丝马迹来左证这套结论是正确的。
不少人也觉得事情的确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派人接二连三地刺杀钱德勒·凯恩,非要钱德勒·凯恩死呢?
是入住在曼哈顿酒店的那群人!
!
有心人翻找了E.D.N.Y新一周的排庭安排表,发现下周一,也就是明天开始,法院将陆续开始正式受理军方相关桉件,并做庭审前准备。
这么两相一结合,就说的通了!
军方马上要上法庭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他们才会在这个周末接二连三的暗杀钱德勒·凯恩!
他们急了!
这个夜晚并不平静。
联邦各地并没有像专家预测的那样,因为明天是周一,BL就降低下来。
相反,不少地方的冲突烈度跟规模反而飙到了是不潜力的级别。
就在纽约人或已熟睡,或还在充当夜猫子上网冲浪时,部分地区甚至爆发了市民与警察的冲突。
有一支规模达到千人的队伍悍然对手持防爆盾、高压水枪、警棍的警察发起袭击。
多达四名警员被拖入人群中。
警方取下了橡胶子弹,更换为空包弹。
不知是紧张还是什么原因,有警员更换错误,将空包弹换成了真子弹。
听口令,枪响。
有人被子弹打在身上,疼得龇牙咧嘴,满地打滚,有人反而被激起了凶性,嗷嗷叫着继续往前冲,也有人惨嚎着倒在地上,殷红的血水在混乱与黑暗中流淌而出,沁入地面。
哀嚎声,叫骂声,口号声,打砸声,燃烧声……
混乱与混乱交织在一起,愤怒与愤怒相互纠缠,点燃彼此。
漆黑的夜幕下,是一道道浓烈的火光。
火光照耀中,人们状若疯魔,彼此殴打,厮杀。
…………
第二天早上,布鲁克林在上班路上收听了纽约之声。
根据纽约之声报道,昨晚那场BL导致27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其中包括四名警察。
早安纽约则直接以‘警察手持自动武器向人群扫射’为标题,对昨晚这起BL事件大肆报道。
上班的路上拥堵依旧。
有不少司机一边听着纽约之声跟早安纽约的报道,一边不可思议地探出头来,看向路上或路边指挥车辆的NYPD。
有的人得到一个笑脸回应,有的则得到一声呵斥‘快走!动起来!动起来!’。
司机们把脑袋缩回车里,继续倾听报道。
他们依旧感到不可思议。
电台里报道的那位抱着自动武器对RQ扫射的警察,跟站在路边向自己微笑/朝自己大吼的NYPD,他们是一个职业?
电台报道是没有画面的,全靠文字跟声音。
因此,电台的文桉要求往往会非常高,要求声情并茂,准确的同时还要让听众感到身临其境,将新闻现场画面以声音与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听众脑海中。
也因此,电台对本次事件的报道非常容易让人共情。
纽约人的确才过上没几天的好日子,黑帮没了,犯罪率低了,恶行犯罪少了,D品跟枪支少了,警察当人了,政府也当人了。
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纽约人的确过了几天好日子。
这么一对比,纽约人更加感觉自己的日子美滋滋。
听听!
昨晚上自己在休息,而有些人却在挨打,挨扫射……
一股优越感自心底油然而生。
优越过后,纽约人就想起了上周发生在贝尔维尤公立医院的事情。
这就糟心了。
都是住在曼哈顿酒店的那群人闹的!
!
………………
布鲁克林全程沉默着听完纽约之声跟早安纽约的报道,对深夜发生的伤亡事件不予置评。
事情发展到现在,冲突的核心矛盾点已经不是钱德勒·凯恩了,除了纽约人还在关注钱德勒·凯恩之外,其他地方的冲突跟BL根本已经跟纽约都没关了。
那些BL是社会矛盾累积到顶点后的爆发。
比如昨晚上的那场冲突,游行人群是LGBTTIQQA+群体。
比如昨天白天发生的一场游行人群之间的冲突,双方分别是环保主义者跟私人持枪支持者。
总之钱德勒·凯恩只是个引子,现在外界的冲突并不以钱德勒·凯恩为中心。
沿着胡佛大道来到E.D.N.Y,远远地就能看见E.D.N.Y正门乌央乌央一大群人。
有记者,也有钱德勒·凯恩的支持者,有热心市民,也有居心叵测之辈。
今天是库尔将军出庭参与庭审相关工作的第一天,人们都像亲眼见证库尔将军坐上被告席,听听他都能说些什么。
人群中有不少穿着黑色西装,扎着蓝色领带的人,他们高举着牌子,牌子上写着各式各样的标语。
他们是钱德勒·凯恩的支持者。
黑色西装蓝色领带是钱德勒·凯恩在检察官办公室官网上面的照片形象,人们打扮成这样,用来表达对钱德勒·凯恩的支持。
由于人数太多,E.D.N.Y的安保早已全体出动,在外面维持秩序。
布鲁克林抵达时,他们正引导着小吃车转移。
人实在太多了,安保生怕发生事故,怕小吃车被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