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益组织抵达现场,对受害人表达关切。
下午,耶鲁法学院院长X侵百余名学生事件持续扩散,一举成为全联邦的焦点。
入夜,游行队伍仍然未散去,人们举着牌子,依旧围在希瑟·格肯家四周。
当晚,耶鲁发布公告,暂时停止希瑟·格肯一切职务与工作,成立调查组对X侵事件展开调查。
但没什么用。
受害者们与热血的学生们依旧围在希瑟·格肯家,谁来,怎么劝都不走。
他们要求得到结果。
第二天,事情持续发酵,白宫新闻发言人在简报会上遭到记者提问,代替总统就此事表达关切。
第三天,耶鲁再次发表声明,撤销希瑟·格肯一切职务与工作,解除与希瑟·格肯的一切合作及合约,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一经宣告,立即引得欢腾一片。
围困希瑟·格肯的学生们欢呼着,受害者们趴在亲友怀里嚎啕大哭,记者们满怀笑意地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刻,耶鲁反对派接受采访,侃侃而谈。
这是学生们的胜利!
邪恶的希瑟·格肯无法战胜正义!他很快就会被正义审判!
警方分开人群,从屋里将希瑟·格肯带了出来。
三天的围困让他变得有些胡子拉碴,但精神状态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他的眼睛依旧明亮,两腮的肥肉随着脚步一抖一抖的。
他穿着整齐,一套剪裁得体的订制西装,扎着领带,脚下皮鞋锃亮,被警察一左一右夹在中央,带了出来。
卡察—卡察——
闪光灯连成一片,令希瑟·格肯微微眯起眼。
学生们一拥而上,维持秩序的警察手拉着手勉力阻拦。
希瑟·格肯刚走到院子门口,一大堆话筒就递了过来。
“是什么驱使你这样做的?”
“有消息称你在耶鲁任职期间X侵的人数多达四位数,这是真的吗?”
“你是有X瘾才这样做的吗?”
“在做这些是你会心怀愧疚吗?”
“你每天是如何入睡的,不会后悔吗?”
“这跟你的幼年经历有关吗?”
巴拉巴拉,一大堆问题向他涌来。
踊跃提问的记者外围,是及及可危的警察防线,更外面,是群情激愤的学生与康慨激昂的反对派们。
希瑟·格肯眯着眼,逐渐适应了外面明亮的环境,他想了想。
“这些问题都没有意义,我说点儿你们更感兴趣的吧。”
记者们虽然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这时候的希瑟·格肯就是妥妥的行走的流量,只要他肯开口,哪怕是背诵联邦宪法,他们都会忠实地记录下来。
“你真让人恶心!”
“你怎么下得去手!”
“滚吧!”
“去死吧!”
就在希瑟·格肯张开嘴,准备将布鲁克林的事抖落出来时,冲击防线的声浪骤然加大,及及可危的防线彻底崩溃。
一名身材高大的学生弯腰抱住警员,将人扛了起来。其他人顺着缺口冲了进去。
尽管其他警员反应迅速,立刻补位,并抓住了冲进来的人,但为首的一个高个子却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纸袋朝人群丢了过去。
在联邦这样的环境里,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人群立刻‘哇’的一声散开,警员则直接将人扑倒在地,用手铐铐了起来。
好在今天围观群众太多,事先他们又得到过警告,这才没有开枪。
被按在地上的高个子倔强的抬着头,在他的视线中:
那坨纸袋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得益于联邦的环境让人们养成的习惯,遇见不明物体被投入人群,立刻四散躲避——人们给纸袋让出了一条宽敞的通路。
纸袋顺利降落在指定地点——希瑟·格肯的脸上。
啪——
纸袋破裂,由于重力原因,滑落下去,露出希瑟·格肯惊愕的脸庞。
黄色的粘稠半熔融物不均匀地铺满了希瑟·格肯的胖脸。一股臭味儿开始向四周扩散。
他身上昂贵的手工定制西装,精心挑选的搭配领带,锃亮的鞋子……到处都涂满了粘稠物。
这一刻,喧嚣的现场突然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三秒过后,游行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无数参与游行的学生吹着口哨,冲被压在地上的大个子高声叫好。
各种难听的侮辱性词汇塞满了整个空间。
两名按压着高个子的警员对视一眼,齐齐看向手里的人。
高个子收回目光,对自己的杰作非常满意,冲警察露齿一笑。
远处的官员,耶鲁校董会代表,反对派谈笑风生,时不时伸手指指希瑟·格肯这边,每当这时候,就会发出一阵阵哄笑。
记者们再次涌了上去,只是表情奇怪,一边提问一边干呕。
希瑟·格肯澹定的抹了一把脸上的粘稠物,好像把果酱均匀涂抹在馅饼上一样。
他脱掉外套,用外套擦拭着脸上的粘稠物,然后丢掉它,挣开警员的限制,无视了外面的喧闹,转身走到水桶旁清洗起来。
两名警员面面相觑,亦步亦趋地跟着,倒是没阻止。
等他清洗干净脸上的粘稠物,起身踢掉了鞋子,两只手并在一起,别扭地解开裤子,脱掉衬衫……
他就像在自己家的浴室里一样,自然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在诸多媒体镜头之下,在他深爱的耶鲁法学院的学生注视之下,穿着一条铅灰色四角裤,脚上踩着一双灰黑色袜子,挺着微微凸起的肚腩,来到两名警员身边。
他左右微笑。
“走吧。”
警员眼神复杂,带着他在卡察卡察的闪光灯与指责谩骂声中穿过人群,登上早已等候多时的警车。
警车们关闭,警笛声响起。
人们围着警车,不停拍打着警车的车窗。
希瑟·格肯沉默地坐在后座上,偏着头望着车窗外光怪陆离的一张张愤怒的脸。
“谢谢,不用。”
一名警员似乎是看他可怜,翻出一条备用的警服递给他,却被他拒绝了。
“他们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