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妙!”
北静王先赞叹了一句,道:“这些官员虽颇有才名,但不一定乐于变法,先让他们到学堂讨论讨论变法,这样就知道哪些愿意变法,哪些不愿意,愿意的就可以立即重用起来。”
承宣帝心中暗叹贾琏与自己在很多方面的想法相同, 也就点头道:“准!”
“如此以来,就同时增设两个学堂:
一个是武备学堂,秦良玉、赵率教、曹文诏、马祥麟、周遇吉这些人已开始征招入京入武备学堂任职;
一个是资政学堂,熊廷弼、毕自严暂时不宜离开辽东和天津,但王在晋、卢象升等进京,无疑就有了接下来对京官进行大换血的基础。”
北静王因此总结道。
承宣帝听后嘴角微扬:“大风将起, 只等猛士能臣!”
光阴荏苒,倏忽之间,就到了承宣六年三月。
秦良玉、赵率教、曹文诏、周遇吉、马祥麟等皆已抵京,受天子召见,入武备学堂,为天子训练武臣。
卢象升、孙传庭等也进入了资政学堂,留待重用。
而这意味着,变法的大幕开始渐渐拉开。
贾琏因为丁忧,除了承宣帝偶尔召他进宫询问一些事务外,他倒也没什么事,只依旧关注着府里子弟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事。
让贾琏欣喜的是,他让庄户们试种的土豆已培育成功,效果不错。
贾琏决定开始推广。
……
但就在贾琏斥巨资推广土豆时,御史潘元意则在忠顺王和一干点江南士族利益的官员授意下,上疏弹劾贾琏。
“臣有本启奏,状元贾琏丁忧在家期间,不守法度, 肆意妄为, 强行兼并小民土地达上万公顷, 夺民脂民膏甚巨!臣请陛下予以严办论死!而勿纵容此等非法之权贵外戚祸害百姓, 坏我大康根基!”
这一天午朝上, 潘元意就出朝班,把弹劾贾琏的奏章递到了太监手里。
太监忙结果奏疏往承宣帝这里走来。
忠顺王心里暗笑起来,他素昔知道承宣帝最反感的就是权贵官僚兼并小民土地,进而使朝廷税赋减少,也就这次专门提醒潘元意,不要寻别的罪弹劾贾琏,什么不守仁道、离经叛道,都不能使皇帝对贾琏产生厌恶感,进而要惩治贾琏,且放弃依托贾琏变法搞新政的念想。
首辅方从哲则瞥了忠顺王一眼,心中暗叹:“这个贾琏,武备学堂只怕就是他怂恿陛下做的,当初劝他不要劝陛下变法,偏是不听,如今遭到攻讦了吧,可自己还给他题过字,这一下子怕也得被牵连上了。”
次辅沈家屏也从内宦这里知道了贾琏进宫后承宣帝就下旨设武备学堂的事, 再加上平时对贾琏整顿贾府之事的了解,也同忠顺王一样, 笃定贾琏是怂恿陛下变法、甚至是从严变法的主要人物,自然巴不得贾琏就被弹劾治罪。
沈家屏因此把眼色一递,站在朝班后面,属于他门生故吏的几名言官也站了出来。
“陛下,兼并小民田产,非同小事,不能不查!”
户科都给事中张宣便先说道。
江西道御史李世杰也跟着禀道:“陛下,贾琏身为外戚,又是本朝状元,更是武勋之后,定然因此骄狂枉法,如今做下这等恶事,也不奇怪,臣也多闻其酷狠不仁,的确当严办,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没错,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振朝纲!”
刑科右给事中来宗进也跟着禀道。
也是御史徐光启看见这一幕,都惊了,他没想到这么多科道言官,弹劾贾琏,甚至恨不得让皇帝杀他。
但徐光启自问这些日子亲自与贾琏相处后,没觉得这个国舅爷多么骄横,甚至待人接物也颇为知礼。
不过,徐光启也担心贾琏真的也参与兼并小民田产。
因为这的确是很多权贵官僚的通病。
没有一个权贵豪族会忍住不去兼并土地。
承宣帝此时倒是不认为贾琏会去兼并小民田产。
他阴沉着脸。
他的确很反感权贵官僚兼并小民田产。
但明显,承宣帝没有那么好被利用,他敏锐的从这么多御史言官的态度中,意识到这些人明着是针对贾琏,其实还是针对自己打算从严治国、变法革新的意图。
不过,承宣帝也担心贾琏真的没有满足于织坊产业带来的厚利,而也贪心于把赚来的钱用来兼并土地,以致于被御史言官抓到了把柄。
因为,承宣帝相信这些御史言官,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弹劾贾琏,这背后肯定是掌握到了什么,且有朝中大佬在背后使力。
自己这个皇帝即便想包庇贾琏,只怕都不行。
北静王也有此感受,他知道这些御史言官恨不得让贾琏死无葬身之地,并不是因为贾琏兼并小民田产的事多么可恶。
毕竟兼并小民田产的权贵官僚多了。
甚至勾结土匪屠村灭郭进而兼并土地的都有。
也没见许多御史言官一起站出来要那权贵被严办的。
北静王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先不说贾府织坊也有自己的股份,给自己王府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很大的缓解了王府寅吃卯粮的财政困境,光是为了陛下接下来要从严整顿朝廷、变法革新的宏图,自己也不能任由这些反动者,掐灭了朝廷变法革新的希望。
北静王也就在这时候亲自出来:“陛下,事涉皇亲国戚,臣认为不可草率,应当详查。且为了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