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码头上有名的烧饼店做出来的,我叫他们做的小些,多加了肉馅儿,还是热的哩,姑娘快吃吧。”
曼春一摸那烧饼,果然还有些烫手。
她拽过宋大家的的胳膊,顿时愣住了,宋大家的的手臂一侧已经烫红了,想来是因为有一层帕子隔着,才没烫出泡来。
她赶紧叫童嬷嬷找烫伤药。
宋大家的收拢了袖子,笑道,“没事,没事,在厨房里干活的哪会怕烫?这点儿不算什么。”
童嬷嬷正开箱找药,曼春用凉水沾湿了帕子捂在烫伤处,“先捂一会儿,免得烫伤更严重。”
宋大家的接过帕子,催她,“姑娘先吃吧,凉了就腥气了。”
童嬷嬷和宋大家的去外间抹药去了,这药膏气味有些重,还粘糊糊的,童嬷嬷剪了条干净的纱布给她缠了一层,免得药膏蹭到衣裳上。
曼春一口一口的咬着烧饼,这烧饼一面酥脆,一面软糯,里头的肉馅儿很是美味,可她嗓子眼儿里却好似哽住了一般。
她抬头透过帘子的缝隙看到宋大家的已经抹好了药,童嬷嬷一边收拾着小药箱,一边和她说着话。
说实话,她从前是受过苦的,所以好日子能过,歹日子也能将就,这几天的饭菜在嬷嬷她们看来是委屈了她,可要是跟从前过过的苦日子相比,也不算太糟糕,唯一让她烦恼的还是姑母。
她一开始接受宋大家的,是看她丈夫是家里的大管家,有什么事都方便,而宋大家的也不负所望,在她这里一直都很尽心尽力。
但她觉得也就仅止于此了。
毕竟各人都有各人的家要顾。
她们虽然跟了她,却也不能要求她们个个都像童嬷嬷似的忠心无二。
她一点儿也没想到宋大家的会这样做。
等进了京城,回到侯府,她的情形恐怕比在泉州的时候还要糟糕一点,毕竟没有了父亲的维护,嫡母想做什么都方便得很。
这些人跟着她,委屈和磋磨是少不了的。
她只能尽量护着她们。
可是今天宋大家的却让她忽然明白过来,她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尽量”,而是必须要做到。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她们虽是仆婢,既然与她有了主仆之缘,便该珍惜这缘分。
曼春刚才已经吃了碗茶泡饭,这会儿只吃了一个烧饼就吃不下了,童嬷嬷找了个装果子的盒子,把两块饼放了进去,预备晚间再拿出来热一热给姑娘吃,又把桌上、地上掉落的饼渣收拾了。
谁想却有丫鬟过来传话让她们赶紧收拾箱笼,说下午进城。
曼春已经知道此事,童嬷嬷她们却诧异得很,“怎么突然要搬?进城去哪儿?”
“您这身上……抹的什么药啊?”那丫鬟掩着鼻子避着宋大家的,嘟囔了一句,才道,“今儿沈太太来了,请咱们太太去做客,太太允了。”
“知道了,去吧。”见她这幅作态,曼春也没了笑模样。
童嬷嬷打发那丫鬟下去了,“没规矩的东西,她是谁管着的?”
曼春摇摇头,谁管着的?能在这船上服侍的,就没有不懂规矩的,不过是看人下菜碟儿罢了。
童嬷嬷去问清楚了下船的事,她们还有一个多时辰来收拾箱笼,这时间可不算宽裕。
好在她放在外头的东西不多,只是些被褥衣裳和针线笔墨,逐个装箱上锁就成了。
童嬷嬷和宋大家的两人手脚利索的把她屋里的东西装了箱笼,曼春就打发她们去收拾自己的行李去了,只叫了春波和春雁来陪着她。
眼看着李家的箱笼一样样抬下船装车,甚至一些仆从的行李都送下去了,曼春这边愣是没人理会,童嬷嬷就急了,宋大家的上上下下跑了几次都没得到答复。
钦差的船上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就在装着李家箱笼的车辆准备启程进城的时候,那船上有了动静,三十多个护军下船,在码头上把运送箱笼的车都给拦住了。
无论是李家的仆婢还是唐家的仆婢,似乎都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事,有人会有这样的胆量。
虽然早就预料到事情不会太顺利,但唐妍仍忍不住大怒,“这李直好大的胆子!”
护军、车辆、仆从还有卫所的军士将码头堵了个严严实实,熙熙攘攘的到处是人,但奇异的是他们各自占据着自己的位置,并不吵闹。
正在这时,一辆清油小车领着几辆大车在码头上停下了,车上下来个中年妇人,穿着件墨绿色褙子,走路稳稳当当,后头跟了几个仆妇。
曼春叫过春波,“你看看,我怎么瞧着那像是孙家的安嬷嬷?”
春波扶着栏杆探头向外看,“好像就是安嬷嬷。”
春雁也道,“是安嬷嬷。”
曼春就叫宋大家的下去迎一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