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集 不是火攻的火攻
众将领相持不下,向小强便悄悄向张照先建议,鉴于这件事涉及到是否重新终止谈判、重新开战的问题,那就已经不是纯军事问题了。恐怕应该通知内阁,开军政联席会议。
张照先点点头,也是这么认为。这件事军方的确自己兜不了。
于是军方上报朱佑榕,然后由朱佑榕告诉沈荣轩这件事,接着由沈荣轩挑选几位必要的大臣进统帅部,参加会议。
于是,上午这次会议就变成了军政联席会议,沈荣轩和几位大臣也来参加了。一旦变成了军政联席会议,那么按照惯例,朱佑榕也来出席了。
……那么,向小强想见见朱佑榕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朱佑榕依然像平常一样,穿着洋装小礼服,围着开司米披肩,戴着一个轻巧的小钻石头冠,端着架子正坐在首席。
女皇陛下出席会议,会议桌上的讨论顿时激烈了好多。在陛下目光的注视下,每位大臣或将领都在踊跃发言,有意无意地炫耀着自己的口才和才华,也都想压别人一头……
但是,只有一人除外。那就是向小强。
在这一群浮躁、浅薄的文官武将中,向小强显得是那样的深沉、冷静。
向小强……他很少说话,但是每每简单的谈吐,总是直抓要害,一句话就说出别人一大段说不出来的……这种感觉是什么?
哦对了,是犀利……
但是,每到向小强说话的时候,朱佑榕不是望着地图就是盯着自己面前,总是躲避着对面射来的一道火热、犀利的目光。……那是向小强的目光。
向小强俨然已经成了军方这边、除了张照先和唐云生之外、说话最有分量的人了。
他现在听完了几位军政要员发言过后,简练地说道:
“总的来说,我支持把这作为一次进攻的机会。但是目的,并不为了多杀死几万或十几万的清军,而是为了进行第二次闪击战。清军在山西只有这支部队,我们如果能闪电般地将这支部队击溃、打散,那就能够一举打通太原向北的咽喉,占领整个山西。诸位大人,请记住,我主张武力解决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多消灭几万清军,而是为了击穿这把山西中央的锁匙——太原,一举拿下整个山西。这个,才应该是我们的战略决心。诸位大人,我的话完了。”
说完,他向两边微微欠了欠身子,目光锐利地扫视一圈,最后落在朱佑榕脸上,一下把朱佑榕“烫”得不轻,赶紧若无其事地垂下目光,然后又去看地图了。
向小强这样明确表态,无论是军方还是内阁,很多军事派一下都感到底气足了很多,更加积极的发言。原先一些摇摆派、墙头草,也都一下找到了依托,立刻都占到军事派这边来了。
这样一来,主张政治解决的人没剩下几个了。
沈荣轩听了那么多人发言,综合考虑过后,也觉得这次的情况,作为军事行动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但是对于政治行动来说,最多只是个一般的机会。也就是说,他作为首辅大臣,也觉得把这个机会用到整治活动上,确实比较浪费。如果真的能闪电击溃清军“山西兵团”、从而一举占领整个山西的话,那这个结果是打政治牌怎么打都打不来的。
现在,会议桌上渐渐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沈荣轩身上。最重量级的人物中,只有沈荣轩还没表态了。而理论上讲,首辅大臣也是整个大明帝国除了天子之外、地位最高的人。
沈荣轩沉吟了一下,点点头,慢慢说道:
“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低成本占领山西的机会。我想,我们没有理由浪费。”
说完,也抬起头来,环视众人。
行了,那就一锤定音了。
没想到,向小强又说话了:
“诸位……我们是否应该借此机会,整合左右两路发动一次全面的军事行动,不但一举拿下山西、而且一举拿下山东、把清虏政权往黄泉路上大大的送一程?”
……
大明军方表面仍是波澜不惊,吴王山庄谈判仍是半死不活,但是统帅部里和整个大明军事机器,已经悄悄地快速开动起来了。另一波大规模闪击战正在酝酿。
这段时间明清双方都在积攒力量,但是南明的整个国家机器、社会机制显然要更优越,效率要高得多,远不是北清那个病态龙钟的庞然大物能比的。
这一个多月期间,广武如愿以偿地又多征集了将近一百万新部队。南明的军队一点也没增加。算上前期伤亡,兵力还略有减少。不过,南明主要在修“内功”。——当然,坦克和飞机的数量又各增加了几百,汽车的数量增加了将近四千。更重要的是后勤能力的增长。
虽然还没有得到来自美国的几万辆军车,但是经过这一个多月的休战,明军的战斗部队得到了极大的修整,后勤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健全,各条运输部及线路建设的井然有序,沿途各个仓库、燃料库、兵站、补给点里物资充足。
按照向小强的看法,右路本来就不存在“战线过长、后勤吃力”的问题。因为目前右路前线在淮河流域,距离南京只有二百来公里。右路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积聚力量,来一个爆发式的强力进攻,一举击穿、分割、合围、歼灭清军庞大的中原兵团,一如第一阶段的江淮战役。
真正存在“战线过长、后勤吃力”问题的,是左路。左路如果从襄樊开始算的话,经过曲折的战线,到达明军现在的山西最前沿,已经超过一千公里了。其中最后的二百多公里是没有铁路的,全靠汽车运输。
不过,向小强认为:第一,这二百多公里距离不算长,完全依赖公路问题不大。第二,山西现在只有这二十个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