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所在的城楼,发现屋子里面摆放着一张长桌,上面还散落着一堆骰子,大约在建奴夜袭的时候,军官和他的亲信还在这里面赌钱吧。
一名甲喇额真舔着脸跟着谢晗,见谢晗看着倒在屋子里的明军尸体皱眉头,赶忙喊了几个余丁进来,让他们把明军的尸体扶去靠着墙边。他陪着小心对谢晗说:“大人,这些人都是不得已才杀掉的,其他投降的明军,我们一个都不敢杀。”
谢晗看了甲喇额真一眼,道:“明军士兵,投降了一个都不能杀。明国的百姓,更是不能动一根毫毛。大宋给了你们那么多砖粮和棉衣,遇到饥饿和寒冷的明国人,必须把粮食和衣物给他们。”
甲喇额真连连点头:“是,是。”他看着谢晗转身走出屋子,便抬起身子,跟在后面走出。只是在离开城楼的时候,看到与谢晗搭档的那个男人正倚着墙壁,一边抽烟一边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不由得下意识又弯了腰,挤出一副笑容来。
那男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什么,只是往他脸上吐了个带着笑意的烟圈。
————————————————
如谢晗一样的澳宋军事力量特派员还有许多,他们分散成行动小组,在少量国防军战士和一些女真族裔的东江军士兵的保护下,跟随后金军共同行动。他们的任务有许多,既包括监督后金军队,禁止他们屠杀明国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明军战士,又要督促建奴向他们控制下的明国人民发放砖粮和棉衣,尽可能保证明国人
的生存,以便后期接受到尽可能多的明国难民。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收集后金-明国战争中的各种军事资料,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澳宋伐明战争做好准备。
凭借着数以千计活跃在一线的特派员的努力,我在战后了解到详细的入口战役的细节。后金主力集中在喜峰口西面的边墙,以洪山口为中心,西起大安口,东至龙井关,分三路向遵化合击。在10日凌晨,镶蓝旗一个团(注1)在左翼军指挥使莽古尔泰的带领下攻破龙井口,随后在野战中击杀来救援的游击王纯臣、参将张安德。这支军队在天亮后一路进抵汉儿庄,迫使当地明军投降。
后金右翼军在指挥使济尔哈朗的指挥下,同样在10日凌晨攻破大安口,也是一战而下,近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大安口西侧的马兰峪和马兰口更是脆弱到极点,后金兵只是去威胁一下,当地驻军就放下武器投降。皇太极亲领的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稍晚,到白天才攻克洪山口城。
潘家口、罗文峪、马兰峪、马兰口、汉儿庄、沙河、喜峰口......长城沿线的堡垒们如纸糊的一样,全部在后金的兵锋面前不战而降。占领这些曾经让无数蒙古豪杰望而却步的要塞、关隘,后金的损失还不到一百人。当地守军在参将、游击们的带领下剃发出降,然后又被关押他们的建奴理发师全部剪成光头。皇太极根本没有派人来管理这些新归入自己统治的明国城镇,他直接任命投降的明军继续驻守当地,还由他们的将领继续统治,只是给明军军官们换了一个职称头衔。受到明军大规模投降的影响,特派员们一致汇报,入伙的蒙古部落的战斗意志忽然旺盛起来。
这次入口战役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后金-明国野战,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的鹰派,一时间对明强硬的态度成为主流,加快统一明国的呼声不绝于耳。上到将军下到尉官,国防军的陆军军官们仿佛一夜之间集体转到了左倾冒进主义。虽然辽东明军在过去几十年里的战绩已经够糟糕了,但那毕竟不是发生在澳宋国防军眼皮子底下的。只是这次被称作“己巳之变”的战役,完全是国防军们一点一点看着发生的。
“原来封建军队要弱起来,能弱到这个地步啊。”这就是无数国防军指挥官们的心声。驻日本的陆军第三团团长张家宝中校就多次对我说,他觉得如果让国防军来打喜峰口沿线的话,伤亡数完全能控制在一个排以内。
不过,在1月10日扫清了沿线明军后,后金军却未直接围攻暴露在他们面前的三屯营和遵化城。这让许多军事观察家感到困惑,因为遵化是喜峰口通向北京的必经之路,而三屯营是阻断山海关明军增援北京的战略要道。只有夺下三屯营,后金才能避免关宁集群入关堵住他们的退路。在战争刚爆发的黄金时间里,后金主力最远也只是抵达距离喜峰口二十里左右的汉儿庄,便停止行动。若是要修整的话,那后金军的耐力也未免太弱了些。
这个问题最终将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