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遵第一中学历史很悠久,建校已经有百年,在还未扩招的九十年代中期,一中就是大学的代名词。
有一句话在华遵流传很广。
进了一中的门,就是大学的人。
8月25号这天一中新生入学报道,比正常开学要早了一周的时间,这是因为新生要有6天的军训。
军训这个词在华遵当时的学校里绝对算一个新鲜词汇,一中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后来陆续的二中以及七中开始模仿,形成了一股潮流。
柳相对不知道95年在大城市的高中里是不是有军训这码事,反正在这个小小的县级市,一中首先以军训,军事化管理成名,而后升学率,连续几年在山塘同级别中学高考中屡夺第一,从而声名响彻整个山塘。
想着很快自己三七分的发型就要被寸头所取代,柳相对不仅暗然失笑。
这就是所谓的军事化管理,白居正校长的名言就是:“之所以让你们理成这样的发型,就是让我在身后就能分辨出你的性别。”
前面人头攒动,长长的队伍蠕动的很慢,里面夹杂着很多家长,应该是帮助自己的子女来办入学手续的。
本来柳如山也想来的,可被柳相对婉转拒绝了。
父亲最近真的有些忙,他最近跟隆兴的曹亚东走的很近,关于玉米的收购和销售有了一个完整的思路,一直在忙着这个事情,三天两头要往隆兴跑,柳相对真的觉得没必要让父亲浪费一天的时间跑来一中给自己办理各种手续。
另外,自己也没准备住校,书本还没有发,所以报道只需要带上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一些钱,很轻松。
上一世柳相对读一中的时候是选择了住校的,一是因为他读书以来从来没有住过校,感觉住校应该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二是他看见父亲实在是犯怵,想离得父母远一点。
可现在的柳相对不一样,他很希望留在父母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可以陪着他们走过自己的青葱岁月。
这是一种心态的转变,就像游子漂泊很久以后都希望回到故乡,人上了年纪以后总希望儿女陪在身边一样,经历过太多的世事沧桑,人会愈发觉察到亲情和故土的重要。
班级已经分配好了,只不过没有黑字红纸的公布出来,只有一切手续走完以后到了最后交学杂费的地方,你才能看到自己所在的班级。柳相对没有弄明白校长当时的想法,两辈子是一样的,一直没弄明白。
当然,柳相对此时一刻也没闲着,他总在东张西望。
交录取通知书的队伍总共排成了5排,今年一中总共录取了不到六百人,所以每排都有100多号人,乌压压的排出老远。柳相对站在了中间的队伍里,前后左右的打量着四周的人群,特别是女生,他总要仔细的看上两眼。
动作很直接,目光也很灼热,搞得一直排在柳相对身后那个稍显瘦小的女生直咧嘴,嘟嘟囔囔的不知道在说啥,大大的眼镜在阳光下反着光。
柳相对在找夏梅。
不过单纯靠一双眼睛在周围的寻索难免范围狭小,从早晨8点排到了中午的饭点,他也没发现那个熟悉的影子。
8月底的太阳正毒,操场上没有任何的遮拦,阳光火辣辣的直射太阳底下的学生和家长们,可没有人离开,生怕自己一走,这个位置就会被人取代。
柳相对看看头面依旧看不到头的队伍,无奈的撇撇嘴,心说一中的报名制度太不科学,也太不人性化。
看了看头面那个一只手当扇子扇的秃顶大叔,柳相对转过了脸。
身后的姑娘应该是一个人来的,一个不大的行李卷放在脚下,眼镜大的盖住了半张脸,鼻子上有几颗细小的雀斑一点也没显得多余,倒衬出了几分可爱。
见到心里一直鄙夷的色狼竟然回头盯着自己看,姑娘不乐意了,抱起了胳膊皱起了眉头,撅着嘴问道:“你要干嘛?”
样子很好笑,看的柳相对笑了起来。
他问道:“这位同学,你是一个人吗?”
女同学愣了一下,看了看嘈杂的四周,估计这个色狼在学校里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于是回到道:“是啊,你想怎样样?”
“哦,你看这就中午了,我捉摸着你也该饿了,如果离开去吃饭,咱们半天的队伍就白排了。”
柳相对跟这位同学商量到:“你看这样行不行,你给我拿着东西,给我占着位置,我去买饭,连同你的一起买了,这样咱们既能吃饱了饭,也不会丢了位置,行不行。”
大热天的吃不吃饭倒是无所谓,关键是他想去买点水,看样子轮到他们报道还要几小时的时间,如果这样硬挺下去,估计得中暑。
女生似乎很惊讶于柳相对的自来熟,她疑惑的看了半天眼前这个清秀的男生,问了一句:“我和你很熟吗?”
“额......不太熟。”
柳相对有点尴尬。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