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在收到了孟氏当年那块染血的布之后,面上虽然镇静,但心里着实不踏实了,这件事过去了那么多年,怎么会突然被翻出来的,朱家还有谁会跟自己过不去?想来想去,韦氏能想到的只有秦氏了,但这手笔显然不是秦氏能做出来的,那就只剩下陈姨娘了。韦氏不是没怀疑过朱明玉,但试探之后又觉得不太可能,朱明玉年纪太小,身边人除了郑嬷嬷都是不是朱家的人,没可能知道当年的事情,而陈姨娘还曾经认过郑嬷嬷为干娘。
陈姨娘不想让自己消停,韦氏也不会坐以待毙,拖上秦氏一起下水,让秦氏把朱明璨中毒的事情怀疑到了陈姨娘头上。因为药膳的方子虽是韦氏出的,但秦氏有时候是让陈姨娘看着人做的,这药膳若是有问题,陈姨娘可不是难辞其咎。于是陈姨娘被秦氏叫来好好审问了一番,但陈姨娘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没做,秦氏也确实没找到什么证据,但却是处处为难起了陈姨娘。
既然韦氏能想到陈姨娘,陈姨娘自然也能想到这些事是韦氏背后捣鬼,此时,朱明玉又主动找上了陈姨娘,与她说起这些是自己做的,为的就是让秦氏和韦氏闹起来,她也好趁机翻出当年的事情。陈姨娘表示理解,并言说孟氏有恩于自己,她是一定会助朱明玉一臂之力的。
朱明玉听了这些自然是欣然应下,不过心里却是在笑陈姨娘,自己就这么好哄骗吗?前几日她刚设局陷害过自己,就不会想到有一天被自己设计吗?
事情进行的比朱明玉想的要顺利,其实她的算计并不复杂,就是要搅浑朱家这池子的水,自己就不是唯一被人盯上的目标了。她要看看陈姨娘自顾不暇的时候还怎么算计自己。
本来这一切都很顺利,按照朱明玉的算计,下一步就是让朱老夫人发现韦氏和朱承业的奸&情,陈姨娘不是在朱老夫人身边安插眼线了吗,那就让她成为朱承业和韦氏的眼中钉。之所以不借秦氏之手,就是不想让她知道这件事,对于秦氏,朱明玉并没想怎么对付她,她虽然蠢却是个好母亲。
但没等朱明玉出手,一日早上韦氏就在松园忽然晕倒了,请来大夫一看,却说她有了喜脉。消息一出,朱老夫人便沉默了,秦氏整个人都木了,她即使再蠢也明白了孩子的父亲是谁,冲上去就要掐死韦氏。
除了朱明璨没在,朱明玉姐妹几人都在,朱明琇也傻了,不过却是第一时间冲上去保护韦氏。反应过来的朱老夫人赶紧让人拉开发疯的秦氏,把她送回柏园。朱老夫人随后就打发了朱明玉和朱明瑶回去,离开的时候朱明玉看了一眼在朱老夫人身后垂手静默的陈姨娘,心道自己还是小看她了,没从孟氏的死因这条路走通,她竟然在这几日里找了另外的法子让朱家身败名裂,这仇怨还真不浅。
朱明瑶在回去的路上带着些幸灾乐祸看热闹的心态与朱明玉讨论起了韦氏肚中孩子的父亲是谁,朱明玉看着朱明瑶的样子,忽然心情有些发沉,陈姨娘做了这么多似乎都没考虑过朱明瑶,若是朱家散了,朱明瑶一个庶女要怎么办?陈姨娘有在乎过这个女儿吗?
回了榆园,倒是终于有个好消息等着朱明玉了,恒王妃来信了。朱明玉打开一看,王妃对于她的近况十分关心,并称已经派了人来接她回京。看来,是关洵的信送到了。
若是没有陈姨娘今日这一手,朱明玉也差不多快完成自己的计划了,程家近些天对朱家似乎颇有些不管不问的架势,去朱家店里捣乱的人多了起来,朱明琛最近忙的不可开交。生意下降的厉害,朱家的收益自然也差了很多,这个样子的朱承业,云出海还会看得上吗?而孔嘉誉似乎并不在繁城了,朱明玉心里暗道可惜,她可是给他也准备了一场好戏呢。
不过想起陈姨娘的手段,朱明玉又觉得自己的段数不太够了,她本要把韦氏和朱承业的事情让朱老夫人知道,但今日一看,朱老夫人似乎早就知道,而且还默许了,自己还是少想了一步。但丢了这步棋,并不意味着自己输了,陈姨娘想置身事外也没那么容易。
朱明玉正在午休,却被木香叫起来,说是秦氏请她过去一趟。朱明玉有些不解,她现在还想得起自己,不过还是收拾了一下去了柏园。去了才知道,是朱明璨叫她来,秦氏现在恐怕是没办法叫她,因为她割腕自杀了,虽然没死,但是流了一片的血看起来却着实吓人。
不用问也知道,朱老夫人的默许的态度让秦氏受了刺激,冲动之下便选择了自杀,看秦氏在床上昏睡,朱明玉看了一眼坐在旁边脸色苍白的朱明璨,似乎失血的人是她。
朱明玉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你要问我什么?”她借着秦氏的名义找自己来,肯定不会是让自己看秦氏的惨状的。
朱明璨的眼睛也是红红的,但现在却是没有眼泪,看着朱明玉问道:“大姐,那件事是真的吗?”
朱明玉点头,现在说什么都是徒劳,但朱明璨找她来肯定不是为了问这个吧。果然朱明璨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大姐,我从未怀疑过你,。”
“我知道。”对于这点,朱明玉是相信的。
还未说完,朱老夫人带着人就来了,看到朱明玉也在,愣了一下,道:“明玉这不是你待的地方。”
朱明玉看了一眼已经低下头去的朱明璨,她握着秦氏的手明显在颤抖,明白了她的用意,于是叹了口气,略一福身就出去了。
朱明璨却是是个聪明人,知道出了这样的事,朱家肯定不会让秦家知道,但她们除了秦家还有什么依靠,还有谁能替她们讨回公道?自己能做的不过就是帮她送封信给秦家,于是朱明玉回到榆园后立刻修书一封快马送去江南秦家,交给秦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