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怎甘到手的权力被夺?以至安帝对他的信任,一个不慎,周恒只怕连性命都没了。
郭寿宁因为弹劾王哲而挨了二十大板,在百官面前丢尽颜面,这个仇,无论如何是要报的。把周恒推出来,与王哲斗,实在阴险。
周恒自是明白郭寿宁话里的意思,笑问:“皇兄非要请本王代批奏折,莫不是郭大人举荐不成?”
至安帝算是一个心慈的皇帝,廷杖之后,既没有贬郭寿宁的官,也没有降郭寿宁的职,打了二十大板出完气,便完事。
郭寿宁叹道:“下官现在圣眷已薄,哪能见到皇上?”
他赌气请病假在家养棍伤,好几天没见到至安帝了。
周恒道:“兹事重大,容本王考虑一下。诸位大人请回吧。”
这么大的事,若不让人考虑实是不厚道,郭寿宁在软榻上拱了拱手,道:“静候晋王爷佳音。”然后带领文官们退了出去。
崔振翊走在最后,走到门口时袖子被人扯了一下。他随即转身入内。
内阁各位大佬出府,三品以下的官员也一概告辞了。他们一同前来,不过是表示满朝文官恭请周恒处理朝政的决心,算是凑个数,真正的话语权在内阁。其实在内阁中,大权集于首辅一身,其余几位,不过是陪衬。所以,郭寿宁是有一言而决之权的。
郭寿宁临上轿前回头望了一眼,身后队列中没有崔振翊的身影,他微微一笑,放心了一半。周恒再年少,权力面前。也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周恒请崔振翊书房叙话。
崔振翊道:“昨天得到信儿,我与唐大人商议良久。虽说有祖训在先,但当前形势下,也不能把国家大事拱手让于他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你是先帝血脉?更应该担负起责任来。”
也就是说,崔振翊和唐天正商量后。觉得周恒应该接受至安帝的好意。不管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还是从自身着想,都不能把这个机会推掉。
周恒道:“郭寿宁怎么说?”
他们怎么妥协的?面对新局面,各大党派、各大阵营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点。崔振翊与周恒关系特殊。自是支持他的,但别人的利益,要如何得到保障?
崔振翊道:“他们希望照程序走。”
所谓的照程序走,就是奏折送到皇帝案前。皇帝批改后,再送到内阁。内阁阅后同意再发往全国各处。王哲批奏折,弹劾他的直接撕毁,对他有利的马上同意发回,他没有利益可寻的。也要绕个弯,弄点好处,加上他能力有限。批示的意见全然乱七八糟。
内阁对皇帝的朱批有驳回之权,但在王哲这里完全行不通。敢不照他批示的来,就得遭他挟私报复。
王哲是一个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变态。
至安帝灵机一动,给了文官们与王哲斗的机会,他们自然要紧紧抓住。
周恒确认果真如此,没有陷阱在里头,便同意了。
至安帝高兴得不行,道:“小四既然愿为朕分忧,还须与众朝臣一起上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