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晔正领着五万余军士在当阳县与木仁部鲜卑交战时,百里之处的代郡城,一处院落之内。
此时正有一位秀美女子端坐于后院花圆亭中,身边侍立着两位丫头,石桌上放着一本厚有寸许,黑色封皮的书册,还有笔墨砚纸等文房四宝,只见认真一页页看书的她时而露出笑意,带出一个浅浅的酒窝,时而又皱起好看的眉头,执起笔墨便在纸下迅速记下,只看现在这张上面写满密集娟秀字体的素纸,便可知她一直是这般动作的……
时间静静过去,这位女子却没有丝毫不耐烦,依旧为自己能理解一点书上涵义而开心微笑,偶尔会抬起目光,直往向西北方向,然后便继续收回目光,落在这本厚厚的书上,通过她洁白如玉的指尖一次合拢书页,能清楚的发现这本书封皮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青囊书》!
这女子不是刘燕又是谁?
忽然,院内又进来三位女子,为首一个大约十五六岁光景,行止端庄,面色红润,似乎隐隐有一层莹光,娥眉娇颜,不着脂粉,虽是素面示人,却自有一股清丽脱俗气质,后面跟着两个二十左右丫头,手中皆是小心端着托盘跟上,托盘中分别是一碗参汤还有几碟糕点。
走到近前,为首女子轻唤道:“燕姐,琰儿又来看你啦!”
原来,这正是蔡邕之女蔡琰。
专心看书的刘燕听到声响,这才知晓蔡琰又如往日那般来看她,便将书签夹到自己看到位置,然后小心将这珍贵的医学名著放于一旁,再起身以灿烂的笑容上前两步,拉住蔡琰的手说道:“琰儿有心了,姐姐早着你不必如此客气,次次皆带着补品来,你呀!却总是不听,还一口一个‘我最听话’呢……”
蔡琰知道刘燕虽说话里稍责,实则却是在感激她,当然不以为忤,反而笑容满面,便如同百花盛开一般艳丽动人,反手拉着刘燕的手,让她坐回石凳上,亲手端起左边丫头托盘中的参汤,送到刘燕面前道:“燕姐,琰儿可听小红说过,先前你便是这般照顾过你的都督夫君呢,也不知都督怎么想的,竟然就同意姐姐学这枯燥乏味的医书,还怕刘伯父喝骂,故而搬到这里来……”
刘燕淡淡一笑,接过蔡琰手中参汤,见到温热正好,便轻轻喝下几口,复又有丫头接过放回,再用手绢轻拭嘴角,然后才回过头来,无奈看着又是自作主张,让丫头将石桌上文房四宝撤去,没动那宝贝医书,让它静静躺在一角,而放上那些糕点小吃的蔡琰。
着几位贴身丫头先下去,她们两个也好说些贴心话儿后,刘燕才伸出手指弹在蔡琰额上,轻喝道:“小丫头人小鬼大,夫君本就不想让我学习这‘贱业’,凡事都想独自一人承担,是我再三恳求,好容易这才应承下来。”
蔡琰夸张地大声呼痛,捂住额头不依道,“姐姐又不比琰儿大多少,又来欺负琰儿!想人家也是一片好心嘛,嘿嘿,晔姐夫不是有句话么‘一报还一报’,姐姐看指……”
说完便伸手来呵刘燕,两女娇笑打闹许多方才停歇,复整理稍乱的仪容,正正经经地坐好。
受刘晔两年来敬她如宾思想,刘燕对于下人或是“贱民”,并无多少鄙夷思想,至于蔡琰这样的刘晔敬其父辈,实则与她同辈的官家小姐,则更不用多说,便是直接以姐妹相称,凑巧蔡邕居所便在刘晔府坻旁边,两家自然常有往来。
蔡琰并非如原先那般先嫁于河东世家,那位虽有才却是个短命鬼的卫仲道,更没有后来那番被匈奴劫掠而去惨痛经历,自然性格极为开朗,因她本身对于琴艺,书法,棋道受其父蔡邕影响极为精通,再有记忆力出众,虽不到“过目不忘”的境界,却也相差不远。如此自然性子中透着一股冷傲,对于代郡城中其它士族官家同辈小姐,都是不大理睬,到得这几月刘晔督军同时携刘燕回到代郡,两女一见可谓大叹知己,一来二去很快便成了闺中密友,经常无话不谈,最少两日蔡琰便会来此一趟。
“燕姐,刘都督他什么时候能回来?”
过得一会,蔡琰忽然问出这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