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一部《乌合之众》,防止王德孚的阴谋得逞!
只可惜世界的运转,并不是这些文学评论者们可以掌控的,《乌合之众》固然充满了感性、偏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许多观点都显得一针见血,而且还可以解释许多群体智商下降导致的暴恐事件!
同时,这样一部并不算多么深奥的社会学作品,也不失为一部让读者们入门的佳作,它的门槛其实一点也不高,哪怕是普通的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而收获许多东西。
实际上在上面那些文学评论者在诸如《大公报》、《文学季刊》等影响力巨大的京派杂志上抨击《乌合之众》时,也有不少普通读者向这些杂志写信,表达他们的观点——
“我觉得《乌合之众》分析的很到位,当我们置身于群体中时候,理性是不起作用的。暗示,反复,传染的作用,很多虚假的或者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却深深镌刻在我们内心里面中,这就是缺乏独立精神的现状。至今依旧如此,尤其是在这样媒体泛滥的阶段,无论广告还是政治,只要多说几次,不由得你不信,因为我们在群体之中。”
“怀疑你们这帮抨击《乌合之众》的家伙就是乌合之众,想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给我们读者洗脑,还好读了这书之后,就不会轻易被你们这帮人蛊惑了。”
“这本书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作者故意把它写得这样武断,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乌合之众,看了之后一定会感同身受,然后自然就被他洗脑了,王德孚这个家伙太有才了,狠起来连自己都嘲讽,我都可以想到这本书大红大紫之后,乌合之众们疯狂地推崇《乌合之众》,至于驳斥《乌合之众》的,那连乌合之众都不如!”
……
必须得承认,第一时间会去阅读王德孚这部颇具思想性的作品的读者们,他们本身的鉴赏水平,肯定是不低的,所以他们才不会受到那些文学批评的影响,而是会更加独立地去思考《乌合之众》的真正意义。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乌合之众》中对群体、领袖的评价——群体:传染,易被暗示,不必负责;领袖:断言,重复,传染。
真正看懂《乌合之众》的读者,或许会越看越觉得好笑,因为王德孚是真心将自己都讽刺了,他为什么要在这部书中翻来覆去地阐述某个观点,那当然是“断言、重复、传染”了。
如果《乌合之众》火了,那实际上就证明了他这本书的观点,如果这本书还被大众读者认为是经典、充满逼格,那就说明群体的智商,真的很低,大众读者就好像群众一样,太容易被愚弄了……
就在京派评论家们花式抨击《乌合之众》时,那些支持王德孚的海派文人们,当然要将《乌合之众》吹上天,怎么看这部作品都充满了可以吹的地方,太适合蹭热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