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
红烛府与漠河府,被一条漠河分隔开来。
漠河水面宽近十丈,表面看起来平滑如镜,其下水流湍急。
漠河之上,停留着公输家打造的铁甲龙舟,船头和船尾分别用九条锁链连接漠河两岸,船身之上,贴着各式防御符箓。
薛宋官站在龙舟上,如履平地,望着滔滔河水,神游万里。
他的身后,八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扛着道宝“浑天霸王戟”,霸气外露。
一个斥候快速来到船头,单膝下跪,手握令旗:“报!”
“讲。”
宋王出声,不怒自威,数年来身居高位,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一身王之气度。
“王爷,乌木县秘谍暗使,被县令张清溪一锅端尽,而八殿下履足红烛府,已多日未传消息回来,恐遇不测,接下来如何行事,还请王爷示下。”
薛宋官转头,看向斥候,目光幽幽。
斥候额头上汗涔涔的,背后湿了一片,熟悉薛宋官的人都知道,此人不但治军严谨,而且心狠手辣,甚至有时候喜怒无常,谁都猜不出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通知老四,让他南下,查探老八去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的武卫也该拉出来溜溜了。”
“是,属下告退。”
斥候正要告退,正好见到白袍少年,面如冠玉,锦衣玉带,神采飞扬,急忙跪下,道:“拜见世子殿下。”
薛宋官有十四位殿下,而能称“世子”的就只有那位天生王相薛勉。
薛勉脚穿踏云靴,身披白龙袍,头戴白龙冠,手上握着一个白龙玉佩,脸带笑容,无论谁见了都会感叹一句:“似浴春水,如沐春风。”
“爹,八哥平日里待我极好,而今失陷红烛府,不如就让我跟着四哥南下,探寻八哥行踪,正好看看燕王府的赤血龙骑是如何所向披靡的,比我们的银雪刀骑到底强在哪里?”
薛宋官见了宝贝儿子,微笑道:“现在还不行,如果这次谈拢了,你倒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南下,否则,以你的本事,恐怕有命去,没命回。”
“爹,你到底在等着见谁?”薛勉问道。
“于半山。”
...
红烛府一条小路上。
一架马车慢悠悠行驶在田野之间。
于半山端着一本《红烛府府志》,静静地翻看着,兴许是看到得意之处,不时露出微笑。
身穿蟒袍、戴金冠的燕王世子原本正襟危坐,自有一番顾盼雄飞的气概,奈何实在是撑不住几刻钟,不时嚼上半块糕点,一会儿又掀开窗帘。
五月的田野,本是秧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时节,今年的红烛府既不少光照,也不缺雨水,更何况此地方圆百里的庄稼,多受漠河灌溉,一看就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若是往常,村子里的庄稼老汉,坐在田埂上,抽上一口旱烟,看着长势极好的庄稼,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孙子就在泥沟里摸虾抓泥鳅,不时会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这会让老汉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就在田野之上。
来年就该给小孙子置上一套新衣服,带着束脩,拜个秀才公当先生,等长大了当个读书人,有幸再考个举人,补个官缺,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这大概就是庄稼汉眼中最大的希冀了。
可是如今天下动荡,北枢郡更是战火连绵,战祸兵灾不断袭扰地方,如今的田野,荒草萋萋,乡村十室九空。
看着一片荒芜的庄稼地,燕青玦问于半山:“先生,我是不是欠天下百姓什么东西?”
放下府志,于半山看着燕王世子颤动的明亮眼睛,温和说道:“你欠百姓一个四海靖平,天下长安。”
“不只是你,所有的上位者生来就欠他们这些东西,不过人是自私的,膨胀的野心总是会让我们忽视掉这些淳朴百姓的最低的诉求。为了享受,苛捐杂税,为了权力,穷兵黩武,为了面子,重徭厚役。”
“所以这些百姓被逼的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然后他们就只能砍上一根棍子,揭竿而起。”于半山感慨道:“帝国就是在这个时候崩塌的,无可挽回。”
“对于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而言,只要他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任你屠龙术再厉害,百姓这座长城是肯定斩不断破不开的,所以我们这些在地狱里拨弄风云的人,盛世之中,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盛世多中庸,乱世出英雄。”燕青玦继续问道:“那先生是喜欢乱世还是喜欢盛世?”
于半山笑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没想到以一己之力撬动天下根基的于先生会说出这样的话,师父常说,乱世者数人,先生当其一。”
小道上,站着一位白衣青年,手上拿着手绢,正是当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