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早就料到”的表情,在他们心里,陈王哪次不搞出点儿匪夷所思的新东西才是不正常的。倒是宋应星又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持笔飞快记录。
朱琳渼从旁边的木架上拿过一根刚制好的铳管,又捡了根树枝,对众工匠比画道:“这树枝好比是根比铳口略细的钢棍,”他指着树枝顶端,“在这里开道倾斜的槽,装入硬钢制的刀头,用螺丝卡紧。”
随后他将树枝伸进铳管中,“用钢棍顶住铳管,前后推拉钢棍,在铳管上刻下很短的一道槽。然后略为转动铳管,继续推拉钢棍刻槽,再转动铳管。持续这个过程,直到每次刻的短槽累积成一根很长的螺旋槽。
“每根铳管需要四条这样的槽。”
随后他又讲了膛线的缠距、缠度等概念,当然,这些工匠只需要了解就行,具体计算还得他自己来。
随后他分出一部分工匠去挑拣口径相近的铳管,自己带着鲁宁等人制作拉膛线的设备。
又是一整天的工夫,在众工匠的配合之下,一台简易的“拉线机”便宣告完工。
鲁宁取来一根铳管,用拉线机上的两根带槽的硬木夹住,再用数道铁箍箍紧硬木,而后将一根由多个铁架支撑的钢棍探入铳管内。
他反复刻划了三十多次,才在铳管上留下一道三毫米左右的凹槽。同时另一名工匠转动硬木夹,转动的角度是朱琳渼早就算好的,在木夹的尾部有个刻度盘,每次转一格即可。
鲁宁那边则继续刻下一个凹槽。
经过近半个时辰的尝试,铳管里终于刻出了一道拇指长的螺旋线,看这速度,制作一根带四条膛线的铳管,至少得三天以上。
好在如今火器工坊有一百五十多人。朱琳渼吩咐宋应星先带工匠们制作拉线机,然后所有人以最快速度加工膛线。
他估算了一下,一个月时间大概可以制出四百多支线膛枪,当然,前提是能找出这么多口径相同的铳管才行。
待工匠们对整套工艺基本熟悉之后,朱琳渼又去了趟制作铅弹的工坊。
原本这里是整个铁场最没技术含量的地方,融了铅块浇入模具,冷却,打开模具,略做打磨,一颗铅弹便大功告成。以至于这里一直是学徒的天下,甚至还有工匠的家眷在这儿打零工。
不过制作米尼弹就要麻烦许多,新的模具倒是可以让铁匠来做,但米尼弹的精细程度可要比铅弹高多了。
朱琳渼将工匠分为几批,浇铸,削木塞,总装各有一批人负责。而由最有经验的工匠负责质检,每颗子弹都要刚好能穿过一个圆环,同时底部的木块还不能塞得太深入,又不能掉出来。
好在米尼弹的需求量不是很大,眼下这些人的产量应该足够未来的猎兵耗用。
朱琳渼便这样在几个工坊间来回奔波,忙得脚不沾地,心里愈发盼着格致学府能早日开课。等培养出大明新一代的技术人员,类似的事情他就只需画几张图纸甚至仅说个概念,自会由他们去负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