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商便拿着那轴卷捡着要紧的说了,其间有记不明确的,也停下来几次看了看卷轴。
前前后后拢共说了两件事:一是京中紫云观和葫芦庵的道士尼姑行为不端,借着到人家家里做法事的时候霍乱内闱。因紫云观和葫芦庵在京口碑一向不错,所以有所来往的都是大官,而且细罟密网,牵扯甚大。
二是江宁知府推行新令,要弥补江宁银钱亏损局面,但政令未行,先被人告了一状。原因是他搅得整个江宁都不安生,他手下的和和他同级的都往御史台和文皇帝那里递折子,说他是鸡蛋里头挑骨头,蚊子腿里榨油,闻名整个卫国的尖酸刻薄名声,一两一钱的银子都要找人要。但是他手底下的几个师爷偏偏很不安分,私下里收贿赂,他却没有管。
萧盛安静听完,笑道:“紫云观和葫芦庵我也知道,虽然庙小,但说是请神很灵,没有想到内里还有这么一层东西在里面。但话又说回来,水至清则无鱼,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儿都有了。——这事儿得细查,把做过这些不轨事情的和没有做过的先分开,有则罪之,无则勉之。罪名重的,你找几个出来,拖到菜市口那里去烧了。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都是重刑,何况这事儿牵扯官员那么多。”
“那官员呢?”
萧盛沉吟了一下,道:“把名字都列下来直接呈给陛下。这是应该陛下处置的,我们不用过问。”
“但是这些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就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萧盛笑道:“就是读书人里面也有糟粕,何况这些人也不全然是读书人。——至于第二个嘛,江宁,唔,我没记错的话,江宁知府是叫宁渊吧?是封仪的门生?——这人我倒还有点印象,本身是个清官,就是做事情太计较太认真,没多少变通,才生出这样的事情来。——但是陛下一直要刷新吏治,这样的人他用得很赏识,何况江宁原来每年因为修河道不都要拨赈灾银子去?今年却没有拨,也是这个宁渊的功劳。——你还是如实禀给陛下,但是最多写他一个失察的名头就是了。——江宁民间的风声应该是很向着宁渊的吧?”
齐商笑道:“王爷真是神了,竟然连这个都知道。那边还编了童谣来唱这个宁大人呢。”
萧盛一笑,“其实江宁金粉地,本来来钱的路子就很多。不说别的,你在江宁河上开一家楚馆,也准保是日进千斗的生意,难道还补不清亏空?——不过这是办法,不算政策,要通而广之,还是得用宁渊的新令才行。但是就是阻力太多了。”
齐商原先跟萧盛说起来的时候还有些尴尬,毕竟先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涉及到内闱,对女子唯恐被人当成登徒子,也还好萧盛反应正常。这会儿说起来江宁来钱的路子也不见得吞吐,齐商的心才好歹放下了。看来萧盛虽说是个女儿身,但是做事却没个女子的扭捏,这点可是真好。
遂也笑着说道:“宁渊是宁可走苦路子也要办好差事的,何况走青楼楚馆的路子来发财,宁渊恐怕也还不会为之。”
萧盛“噗嗤”一笑,“我知道,辱了读书人的斯文嘛。君子远庖厨,更何况是烟花地?但是地方和中央又不一样,地方上要办事很多时候还是要仰仗周围的人的,他这样一网打尽全部得罪了,差事哪可能办得起来?就算是孤臣,真的身边一个亲信也没有了,这臣子路也走到尽头了。——何况他手底下的人他自己不也没有管好么?”
这说的是宁渊手下人收受贿赂的事情了。
齐商只好尴尬笑笑。
他最开始不也是这个德行?
萧盛抿了一口薄酒,也不再多言,又看着齐商翻出来别的卷轴开始一条一条的说。萧盛都是安安静静听完,然后慢条斯理的说自己的看法。
一直说到戌时末,才可算把比较重要的事情说完了。萧盛看了看齐商手边也只剩一两卷不是很重要的卷轴了,站起身来弹了弹衣袍,“走罢,也说到这会儿,便先吃个饭再说。”
齐商笑着应了一声,把东西有序的码在了一边。
萧盛在旁边静静立着,打量了他一眼,突然问道:“齐商,你羡慕不羡慕宁渊?”
齐商怔了一下,点了点头,“好歹宁渊真正做了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也是荆棘满路的,但是能做到这一步,也算不容易。”
萧盛点了点头,笑道:“你和宁渊是一样的品性,也难怪惺惺相惜。”
顿了顿,方道:“走罢。”
齐商点了头。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