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在江大的问答式演讲,传的很远、很广。
但是没有人把这些言论放在心上,当作一回事。
都知道这些都是场面话,重点还是要看怎么做。
结束江州行程后,懂王一行返回京城。
进入最后的重磅环节,磋商、谈判。
前一天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常乐商谈。
“常总,这一次我们会把实体清单、关税以及林爽的问题列入磋商内容。”负责人说:
“对方非常关注碳纳米管供应问题,这是他们众多半导体企业的生存问题,他们不会松口。”
“上面的意思是放开碳纳米管的出口管制?”常乐问。
“需要做好这方面的打算,把对方逼入绝境,局面不太好把控,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安全吗?”负责人问。
“算安全。其实北美能够小批量生产一些碳纳米管,但是不能形成产业,成本、纯度、规模与我们有较大差距。”常乐说:
“而且,EUV光刻机正在攻坚,现在放开管制,让碳纳米管出口,会把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技术优势消磨掉。”
“常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方主动把脖子伸过来,这也是我们卡脖子的机会。”负责人说:
“如果我们不供应碳纳米管,短期内我们会建立绝对优势,谋取巨大利益……”
“但是从长远看,就会倒逼他们自建体系将整个世界割裂,就像他们制裁我们一样。以他们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不计代价是一定会成功的。”
“半导体不比新能源,这是他们的根基。”
“而我们不能仅考虑半导体,还需要考虑更多其他产业,全球化对我们更有利。”
“我们必须要考量这方面的因素,”
“这个我理解。但是可不可以退一步,只要对方在我们国内选择合作或者投资建厂,都可以一视同仁。”常乐提议:
“不是碳纳米管材料出口,而是碳纳米管产业成品出口。”
“我明白你的意思,材料可以用,但是产业在国内。”负责人说。
“对!”
“如果能谈到这一步就最好,我们尽全力。”
“无论如何,我都服从大局,会加快EUV光刻机研发。”
“谢谢理解和支持。”
第二天。
磋商态势非常激烈。
北美方面同意让林爽回国。
并将相关企业移出实体清单,解除禁令(禁令已经名存实亡)。
同时降低额外增加的关税。
但是碳纳米管出口供应方面,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这关系到,他们的半导体产业能否继续发展下去。
按照北美谈判组的话说:
“请你方务必尊重我方发展的权利。”
这句话原本是华夏说的,现在被北美拿过去用了。
眼看谈判陷入僵局。
华夏退了一步,可以供应,但只能在境内供应,前提是关税进一步降低。
北美方面见状,也退了一步,表示可以进一步降低关税。
至于境内供应,他们知道最直接后果就是半导体也步了新能源产业的后尘。
但是,活着总比破产好。
最高兴的当属懂王。
他同领导在民人大会堂会见记者时,对华夏的盛情款待高度赞赏:
“华夏历史悠久、人民富有活力、并且文化繁荣。”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致力于加强两国关系,使两国以及人民的友谊和关系更加紧密。”
他确实应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