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
何总、设计人员们将曾总带过来的长宁存储大容量固态硬盘,连接电脑。
将设计图拷贝进专业电脑中。
设计人员打开设计图,稍微查看一番,当即惊道:
“这么全?”
“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图了。”
“咦?不是ARm架构?也不是RISc-V架构?是一种全新的架构!”
“芯片验证报告都有?”
“那不是我们只需要流片了?”
任总、何总诧异看向常乐。
常乐笑道:“干嘛这样看着我?”
芯片本质(无论任何芯片)都是在半导体衬底上制作,能实现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
这是一个点砂成金的过程。
这个过程,设计是源头、是基础。
就像建筑施工一样,建筑设计是第一步。
你首先得告诉施工人员,这个房子是干什么得?
采用什么结构?
有多少层?
内部布局是什么?
而这套芯片设计就是这么一个作用。
它已经明确芯片的用途、规格、性能——嗯,划时代意义的Soc芯片。
它还有完整的电路图、电路细节设计图、芯片布局图、芯片布线图,以及相应的验证模拟结果。
它还选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指令集架构,有完整的芯片架构图和模块划分。
芯片架构,和建筑架构相类似。
后者通常有木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等。
前者,主要有四种:x86、ARm、RISc-V以及mIpS。
x86架构,是桌面级芯片架构。
由英特尔公司于1978年设计。
Amd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开发了x86-64架构。
Ibm公司的指令集也是基于x86架构延申出来的。
ARm架构,由ARm公司于1983年开发,是一种32位简化指令集架构。
主要适用于移动通信领域,低功耗、低成本。
主要客户有水果、谷歌、Ibm、菊厂、三星。
菊厂遭遇制裁后,果断转换RISc-V架构,开发出了自己的指令集。
RISc-V架构,同样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开发的开放式架构。
完全开源、设计简单、模块化设计、工业链完整。
该架构由基金会运营,275个会员,国内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和芯片公司都采用这种架构。
如猫厂的玄铁AI芯片等。
mIpS架构……已经死了。
“常总,你这个设计采用了什么架构?”何总问道。
“你别问我啊,我哪里懂这些?”常乐说:
“听说,是基于RISc-V架构开发出的一种新架构,适用于碳纳米管芯片,可以称它为灵犀架构吧。”
“基于RISc-V开发?不像啊?”何总说:
“灵犀架构?”
“常总,研究院招了新的芯片设计团队?”任总问。
“没有!我们没有开展芯片设计业务。”常乐摇头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