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日本针对性制裁,导致韩国整个半导体产业运转不畅。
这一刻,韩国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产业格局中的定位和短板所在。
与民间示威游行、打砸日货不同,官方密集开展了很多工作。
韩国政府制定了“强化材料、零部件、设备竞争力”战略。
旨在最快时间稳定供应链和重组全球价值链,也就是韩国版的国产替代计划。
他们针对被限制的半导体材料,组织企业和机构全力研发攻克。
其中,Soulbrain(秀博瑞殷)公司负责高纯度氟化氢;
首尔科隆工业着手从欧洲引进氟化聚酰亚胺量产设备;
SK集团旗下化工企业SKc在提升自己的氟化聚酰亚胺生产技术;
东进世美肯、YoUNGchANG化学、SK材料等多家企业联合攻坚光刻胶。
韩国政府还计划,额外针对100种高度依赖日本的材料,实施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计划,将欧洲和北美纳入其中。
并投资18亿美元,计划三年内自主替代。
“老板,你说韩国这些措施会产生作用吗?”曾熙问。
“多少会有一点作用,但要完全取代日本很难。”常乐摇头说:
“日本在材料领域深耕几十年,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替代……”
“比如说高纯度氟化氢,日本能生产12n级别(99.%,12个9)……
“我们经过接近10年的努力,也才达到10n级别。”
“韩国将5n级别的氟化氢,列为顶尖水平,简直就是笑话。”
“日本损失也不小,日本此举是伤敌1000,自损999,相当于两败俱伤。”曾熙说。
半导体上游材料市场规模不大。
以氟化氢为例,全球半导体用高纯度氟化氢规模为5.15亿美元,每年涨幅为5%。
因此,规模有限、客户有限。
限制对方,就是限制自己。
“我很好奇日本这样做的动机,真是出于韩国在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上的反复无常?”曾熙很怀疑。
“也许是想向我们示好,为将来格局变化,做铺垫?”常乐笑道。
北美连续几轮制裁,华夏并未受太大影响,反而日益欣欣向荣。
假以时日,格局发生变化未尝不可能。
厨师带着预期目标达成的协议,回到北美。
原以为会遭受不小的非议和质疑。
却不想除了之前那几位议员继续再提醒水果不要玩火之外,北美官方一言不发。
就连一向张扬的总统先生,面对水果的“资敌”行为,也缄默不语。
这其中似乎透露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你发现没,日本制裁韩国,最大受益者是谁?”常乐说。
“我们。”曾熙笑道:
“短短一个月,长宁存储预售订单在某东已经超过1000万,这是一个渠道的订单。”
“oled面板,三星和LG因制裁留下来的市场空白,全被京东方吃了。”
oled面板,全球最大供应商就是三星和LG,老三是京东方。
“日本官方不可能看不到这样的结果,却偏偏做了,可能有更深的考量。”常乐说:
“一是试探北美底线;”
“二是让韩国认清自己,半导体行业他们并非全无敌;”
“三是提前铺垫。”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