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常乐专程来到公司,找上赵志伟。
他正在向投资部员工重新布置摸底工作。
赵志伟见到常乐,开始诉苦:
“老板,这货太鸡贼。刚刚摸完底,这货就把它摆上货架,让我们做了无用功。”
常乐笑道:“呵呵,人家不傻,很聪明,不会等着我们布局。”
“志伟,这项工作暂停,等对方把资产甩卖完了再说。”
赵志伟点头说:“好,老板。也不知道这货准备卖多少资产……”
新年元旦前夕。
江夏结束至尊月子套餐服务,带着孩子回到家。
经过一个月的体验,她彻底相信了专业的力量。
不再抗拒其他人介入她的生活。
她主动提出,要找一个保姆来照顾常江。
既解放自己,也解放常乐。
无论是夏清芳,还是谭小雅,都对江夏的提议举双手赞成。
夏清芳也早有准备。
在京城这座数千万人生活、成长、奋斗的城市,活跃着数十万计的保姆。
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直至特级,都有依次对应的价位。
价位与价位差距很大。
差距不仅来自职业技能、工作经验,还有学历和文凭。
都说读书无用,显示确是照顾人的保姆行业,也与学历、文凭挂钩。
夏清芳经过熟人介绍、多方考察,推荐了金牌保姆,李慧芳。
一听名字就非常有时代特色。
李慧芳,今年45岁,豫州人。
她来到江州,走进常乐和江夏的家中,开始自我介绍。
她同通常意义上的保姆,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
没有膀大腰圆,没有乡音无改,她用很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自己。
通过自我介绍,常乐、江夏知道了很多关于李慧芳的个人情况。
18岁那一年,李慧芳考上大学(大专)
这一年228万人参加考试,最终录取了62万人。
62万人中,包括本科、专科和中专。
另外,这一年高中毕业合格率4.6%。
只有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才能参加高考。
而她就是4.6%中的一个,和62万人中的一员。
因此,她成为村里、乡里唯一一名上大学的女生。
她带着大红花,在村里敲锣打鼓声中,走出了村、走出了乡,登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车。
登上火车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有万丈豪情。
20岁毕业这一年,她分配到豫州一家国营化工厂。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农业所需的农药、化肥,捧上了“金饭碗”。
作为大学生,进厂后没有在生产一线,而是在厂办,做一些资料管理方面的工作。
事情轻松,有大把时间。
她可以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跨过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去厂里的电影院看电影;
每个周末,会去厂里的图书馆看书;
每半个月,还会约上几个朋友去豫州郊外的原野踏青。
偶尔也会去厂里的舞厅,伴随disco音乐,踩着快乐无忧的节奏。
在厂里的第二年,她认识了后来的老公,然后恋爱、结婚、生子。
她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平静、快乐、有序的生活会戛然而止。
她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一定可以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
然而,在孩子满周岁这一年,也就是她进厂的第4年,她和她老公下岗了。
她清楚记得,接到通知书那一刻,脑子一片空白。
天空依旧湛蓝、树叶依然碧绿,但是在她眼里没有任何颜色。
她一直以来所怀揣的骄傲,在通知书到手那一刻如同清晨的露珠彻底蒸发。
下岗不是选择性下岗,而是无差别下岗,包括厂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