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宋第145章安氏经济学第145章安氏经济学
赵桓亲政后的大朝会定策,依然是老一套的开源节流,勤俭节约法子。加上一点京东的吏治制度,就这样还要搞得遮遮掩掩,推出徐处仁做幌子。
万一反响太大时,徐处仁就该是第二个张帮昌吧?
这也罢了,无非权谋而已。不去敞开了对接京东都护府的制度政策,而是遮遮掩掩,那是因为官家好面子。可是缘何汴京的大朝会要对南北两朝的关系不置一词?
是瞧不起人家?还是压根就在闹心虚?!
不但金兀术对汴京的大朝会不满意,京东都护府也对大朝会的经济结论十分不爽。《苍梧邸报》开始连篇累牍地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抨击汴京大朝会制度的倒退和无知。
根据《苍梧邸报》总结的“安氏经济学”理论,天下财货都要做增量,而不是做减量。甚至连大宋边远的地方州府要员,也要认同状元郎的经济论断。
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话题,因为农民从田地里种出的粮食,本来就是在增量!朝廷想要多储备粮食,可以从民间增加采购粮食,也可以减少官府或军中的粮食消费。
选择哪一样都能达成粮仓丰盈的战略目标。但是造成的后果却大不相同,增加民间采购,就要给农民付出财货。农民就有信心耕种更多田地,产出更多粮食出来,卖出更多财货。
手里有钱了,他就要娶媳妇、盖房子,多做几身新衣服,采买几套新农具,赶集时也肯多喝一碗米酒,多吃一顿肉食,或者家中烧菜时,多放点油盐都是寻常事。
由此就能带动桑织、建筑、钢铁、酿造、人力等等的跟进投入,这些人卖出了货品,就能赚到钱粮,有了钱粮后,他们也一样想要改善生活。
把稀饭换成干饭,把一日两餐换成一日三餐,他们对粮食的消费提高了,自然就要再一次循环刺激对粮食的需求,然后农民就有了耕种更多田地的信心和欲望。
选择节约粮食,就是不再需要民间增产,土地白白撂荒,农民没有多收成,他就不会增加消费。经济死水一潭,官府或军中的粮食消费减少,他们的忠诚和战力又当如何保障?!
“财货只有在流动时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这就是状元郎的财富观。消费,才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
海州当年炼制钢铁,一年不过两万石,就要各种烦恼担心,生怕钢铁的产能过剩造成亏损。然而那时候,民间的农具还在修修补补不舍得淘汰,甚至很多地方都还在用石器耕种。
农民手中没有钱,他们就无力消费钢铁。海州的钢铁产能就要过剩,然后就被走私去了平州。金兀术拿去打造了铁浮屠,转身就祸害了无数的大宋边军。
等到安宁回归海州,徐海铁路一修,钱粮流水一般撒出去。百姓的口袋立刻有钱了,他们也敢花钱了,自然想到要置换新的铁器农具。
如今海州一年三十万石的钢铁产能还在供不应求,炼钢的成本也是直线下降。军中装备也到了泛滥的地步,不说禁军、厢军,连乡兵都在被甲了。
有了驰道、铁路,交通日趋方便,货物流通的成本就降了下来。农具称手了,耕种的田亩也多了起来。一年多收三五斗,百姓消费的能力再次提升一个层阶。
现在的朐山香皂,早已摆脱奢侈品的名头,走进京东都护府的家家户户。只要十几文钱一块的香皂,谁家会不舍得用?
要知道,七八年前,大家还在用怎么都洗不净衣服的皂角呢。块头比香皂还小,就要六十文钱!即便朐山香皂,刚出产时的价格也是五十文,如今足足降低了三四倍的价钱!
琼州的棕榈油,柏庐的纯碱,以及大规模工业化流水线的制造模式,早已把朐山香皂成本降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了。
更何况,都护府还要对此提供医疗补贴,说是为了改善民间卫生条件,预防疾病发生。都护府每年花在百姓身上的医疗检查、补助费用,每人就要两百文钱。
考虑到如今京东都护府高达七百五十万的人口规模,这项支出就要一百七十万贯,似乎还一点效果都看不出来?官府说什么人均寿命增加几岁、几岁的,咱老百姓可没看出来呢!
还不如都拿去继续普及教育好啊,如今的教育经费是两百三十万贯,就能让每个孩子最少读书三年,最少两成的孩子能读上六年书。其中有一成的孩子,一辈子都算读书人呢。
只要想想四五十万一齐学子读书的场面?宋应辰就要激动的发抖。“有教无类!”史上第一个全民读书识字的时代开始了,真是奇迹啊!他宋某人,正在见证这奇迹的发生。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