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章 入静的法门,掌握三种方法就可以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道学天下:入静的法门太多,不知道怎么选择?其实掌握三种方法就可以了!

    静功实修中,待用损法以后,念头已较少。

    然后,这样前念已过之时,使吾之心神意识突然打住,停止于静止之态,这样前念已灭,后念不生即得清静。

    然后守此清静,止于此清静之地,心中亦微微有丝醉意,感觉五官六识混同一体,自身心神如婴儿熟睡般恍恍惚惚,这就是“止”法。

    但是“止法”不仅仅只用于太和静功修炼之时,必须把“止”字法应用到生活的极细微处,把“止”诀用得纯熟自如。

    须知功夫之长进,关键就在于修炼者平常日用之际的修心炼性之功夫深浅如何耳!

    “损止”之法乃有意之法,犹如两人在吵架难分难解,闹得不可开交,旁边添上一个强制劝和止念之人,三人闹作一团,固能保一时平安,但莫免手段太拙。

    二、导忘入静法

    所谓导者,乃顺心中念头起伏自然把这个念头引向清静之地,炼功伊始可以想象万物未出生之前一片虚无,空空洞洞,也可体察身边各静止的物体,眼前的空虚,体察观照这静默之机。

    如此之后,再反观于自身,使吾之心神与这静默之机契合,自可获得内心世界之清凉宁静。

    必须注意的是:此法需要一定悟性,才能掌握好。

    因为此法虽是有为,其实无为自然之旨深契其中,只可神悟,贵在有意无意而行之,方能得其机趣。

    因为所谓“导”者,并不是又产生一念头去引导原来之浮思意想,而是那少许念头顺自我起伏之自然而归入清静之地。

    心中虽能清静,但终究还有一念,未能忘我,同时,有些初学者也许还有微微杂念。

    故必须接着用“忘,就是把这所有之念头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把这“清静”之念也忘得一干二净,不知己在行动静坐,如同无心之人。

    诀曰:“忘其精相合其细相,忘其微相,合其无相,忘无所忘,寂无所寂,浑然无我,湛然常寂,与道合真”。

    杂念来时,用微意收归于“忘境”之中,一忘,念自无。

    此需行者有一定悟性,方可领会,忘者,非枯木顽石之寂静之忘也,乃是将杂念之境移入更高层次的清静之静,忘也含合之意。

    即用清静之境界与杂念相合,然后如火炉雪般化掉所有杂念,如此一合一化一忘,层层递进,直钻至无相之相。

    后天形色全部忘掉,忘者,乃忘形忘色、忘气、忘声、忘相也,合者,合于虚,合于清静。

    忘字还有一层含义,即随修随忘,不可执着于眼前之功修,达到这一层次,要打破这一层次,进窥更高层次。

    故曰:随修随忘,得得失失,皆付之东流,不必去管,自然而然,功修日进。

    以上导忘法乃微意之法,贵在有意无意行之,效之损止有意法,较高一筹,譬如是一个强制劝和,一个是用巧妙手段。

    三、顺其自然入静法

    顺之法,乃顺其自然也,即杂念来时,任之来,去时,任其去,顺其自然不加任何干涉。

    也不意守,唯稳坐身形,一动不动,此乃不用任何方法之方法,乃无为有作之法也。

    自然而然,各种杂念,皆成“假想、幻境”。

    我心自如不动,杂念自然无活动之根本源动力,最后仍归于自心,其中将猛然一觉,杂念全无,即得清静。

    譬如一池塘水,水面之波乃吾人之念头,而池水如吾人之心,只要池水安然不动,不另外起波,自然,池塘水面之波因失去其根本推动相助之力,自然也归于宁静。

    此法只求清静,不论其它。

    须知,静坐与念头原是两回事,念头并不会影响静坐,你只要一门心思静坐,其念头也会自然归于无,归于宁静。

    此法乃无意之法,效之于“导忘”更胜一筹,此法即使无特别功效,但绝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人人皆适用。

    但也有其缺憾,当恶念产生时,必须用“损止导忘”诸法断然去之,不可姑息养奸,免得一放纵而碍功修。

    还有一缺点就是心神易散失而坠入昏觉,终究一生,毫无所得,故此行此法前,应需睡足后方可做功。

    总之,以上之法,各有针对,各有利憋,相比较而言,顺法乃上善之法属无意范畴,导忘乃中善之法,是微意之法,损止次之,乃有意之法。

    修炼者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运用之,如一法可入静,则用一法可矣,不可画蛇添足,贪多务奇,大道在于清静,贵简也。

    如一法不够,可上、中、下三法循序依次运用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