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语言。
霍金后来说:“在我离开之前我读了‘创世纪’全部和‘出埃及记’的部分。从这次训练中我学会的一个主要东西是不能用‘以及’开句。”
这种枯燥的语法学习对两个儿童来说,简直是受罪。霍金向教师提出:圣经中大多数句子都是以“以及”开头的。教师给出的答案却是:“从詹姆斯王之后英语已经改变。”
霍金哭笑不得地说:“既然是这样的,还有必要让我们读圣经吗?”
再争辩也没有用处,一切还是照样进行。私人教师继续写他的剧本,霍金和威廉继续学习圣经,然后围绕圣经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当年,威廉的父亲对圣经中的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非常热衷,即使霍金再能争辩,也是无能为力的,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包括他们母亲。
不久,不列颠节开始举办了,为了让孩子们去世博会上看一看,霍金的母亲带着孩子回到了英国。世博会是由阿尔伯特王子组织的,主要是庆祝不列颠在战后重新站立起来。世博会的地点是在泰晤士河的南岸,这次世博会,确实让童年的霍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很多知识。很可惜的是,世博会到了秋天,就停办了,因为英国的保守党赢得了大选,保守党不喜欢世博会,世博会被迫关闭。看来,在英国也是这样,保守与开放,始终在较量着,谁赢得了政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也就是权力带给统治者的疯狂。
在谈到世博会的时候,霍金的话语就变得沉重:“在不列颠节开始之际我们返回英国。这个节是工党政府想再造1851年世博会辉煌的想法。那回世博会是阿尔伯特王子组织的现代意义上的首次世博会。这次节庆祝不列颠从二战和战后的艰辛中解脱出来。它在泰晤士河南岸举行,新的建筑形式和新的科学技术让我大开眼界。然而,这个展览会是短命的:那年秋天,保守党赢得选举并将其关闭。”
霍金十岁的那一年,英国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个11加考试,什么是11加考试呢?其实就是智力测验。在报名的儿童中,通过智力测验,挑选出一些聪明孩子去学术中学读书,剩下的孩子送去非学术的中学读书。这种选拔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分地位和等级,工人的孩子和中下层的孩子也能考入大学读书。但是,很多中产者的父母提出抗议,他们认为:这种选拔方式会毁了孩子的一生,这样的“一选定终生”是误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的抗议还是有很大的作用,20年后,也就是1970年,不列颠取消了11加考试,开始在国内实行综合性教育。
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教育确实是存在等级的,学校分为两类:学术的和非学术的。学术型学校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分为A组、B组和C组。这种严格的选拔方式,对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考到A组的学生虽然是佼佼者,但是,他们仍然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究竟是如何激烈?我引用霍金传记的一段话,读者就明白了,霍金这样写道:“基于11加考试成绩,我被放在圣奥尔本斯学校的A组。但是第一年过后,凡是在班级名次后于第20名的都被分配到B组去。这对他们的自信心是毁灭性的打击,有些人永远不可能恢复。”
像霍金这样聪明的学生,在圣奥尔本斯的两个学期,分别考了24和23名,眼看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他努力学习,终于在第三学期考了个18名,才没有被降到B组;可是,对B组和C组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前程就这样被毁了,再也没有了通往成功的机会和桥梁。
当霍金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他对当年不公平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教育方面实行这种残酷的淘汰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幸好以后撤销了这种考试,如果不撤销的话,教育就谈不上是培养人才,而是在培养考试机器,一旦孩子们都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那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当年,读小学一年级的霍金,并不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考试的时候,他的各科成绩加在一起的总分很低,在全班排名是倒数第三,霍金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非常担心他的前途。
伊莎贝尔对霍金说:“孩子,你在学习方面真的这么差吗?”
霍金眨了眨眼睛,立刻回答了母亲提出的这个问题:“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伊拉贝尔听完霍金的回答,哭笑不得。
霍金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曾经热衷于宗教。他在小学三年级结束的那一年,还获得过学校颁发给他的“神学奖”。但是随后,霍金逐渐恢复了理性,他是个理性的人,即使处于宗教狂热期,他的头脑也是清醒的。
由于年龄小,霍金和他幼年时代的朋友丘奇又迷恋了一种名叫“超感官知觉”的神秘主义,刚开始他以为,超感官知觉可以做实验。后来他发现,这种神秘主义,都是所谓的大师表演出来的,根本没有科学性,相信神秘主义的人,其实都是缺乏分析能力的人,所以,他还是和这种神秘主义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从小就具备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的潜质,不管对待宗教还是神秘主义,都不会去绝对的崇拜或过分的热衷。
霍金的朋友丘奇曾回忆说:“有一次我突然感觉到,斯蒂芬是在故意怂恿我,好让我自己愚弄自己。我感到他在居高临下地看着我。就在这一瞬间,我第一次意识到他很不寻常,他不只是一般的聪明和有创造性,而是鹤立鸡群。如果你愿意,说他有点高傲也可以。仿佛这世界上的一切他都尽收眼底。”
童年的霍金,跟随父母,带着弟妹们从这个城市迁移到那个城市,在我的眼里,那是一种漂泊的日子,在这样四处搬家的岁月里,霍金和他的弟妹们慢慢长大。当他们再睁大眼睛的时候,就好像进入了魔法时刻,因为当他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都感到有些陌生了——不知不觉中,童年远去,少年时代已经开始。
与童年说再见,告别童年,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不舍,都有想要表达的欲望,这种对童年的不舍,有专家说:那是因为孩子害怕长大。不管孩子是否愿意,都不能拒绝成长,就像一棵树,即使以后要变成烧火的木柴,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去慢慢长大,再慢慢变老。
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