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我去看看。”楼令说道。
对了,家臣怎么对楼令的称呼是“主人”呢?其实他们对楼令的称呼是“主”而已。
目下的词汇真的很少,尤其是在文字记录方面。
另外,那个“主公”的称呼也不是在东汉盛行,其实到了元末才被大肆使用。
至于《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主公”呢?因为《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人写的啊。
他们来到一个很空旷的地方,一大片空地上就是摆着一个又一个陶管,它们大多为笔直的形状,也有弯曲的类型,数量之多估计超过千个。
这是敖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动用两百多人手的成果,楼令现在看到的其实是更新了几代的产品。
楼令弯腰拿起一个,仔细观察了起来。
陶管存在接口处,一边前端显得周长(直径)较大,另一边尾部的周长稍微窄一些。这是为了便于两个陶管相接,增加其契合度和密封性。
因为陶管是用黄色黏土制作而成,整体颜色上自然也就是呈现土黄色。
楼令亲自连接了几个陶管,满意地说道:“干得不错。”
敖却说道:“主要是主人准备好了一应标准,泥瓦匠再带人按照模具的标准来做。过程中那些标尺起到了关键作用。”
标尺?现下的长度工具没有标准,这个家族一尺是那样,换一个家族也许就长度不一致了。
楼令知道衡量度的重要性,无法影响到家族之外,内部则是形成了标准。
随机检查下来,必然是存在不合格的产品,楼令对这点却没有过于苛求,只是让他们抓紧时间对产品进行验证,再尽快制作出足够的数量。
“接下来你还有重要的工作。”楼令转头对敖说道。
敖先行礼,再很是正色说道:“请主人吩咐。”
楼令说道:“你亲自监督,每隔两百米修建一座蓄水池,它……”
一系列的要求被楼令说了出来,从语言听来就是类似于古罗马那一套明渠系统,只是老楼家的蓄水池是在地表,输水管却是会埋于地下。
“您说得太复杂,臣记不住啊……”敖没有什么心情忐忑的地方,只是说实情,明明听不懂却装懂,更坏事。
楼令又是短暂的沉默,随后点头说道:“那我先做规划,届时你们再按照图纸和相关要求来做工程。”
敖赶紧答应下来。
再封地这边,临时的营地被一座一座修建起来,能够栖身之后面临的就是用水问题。
楼令太知道明天往返挑水有多么耽误事情了,考虑到的就是首先解决用水难题。
抢先将输水和蓄水系统完成,不止是解决了人们的日常用水难题,后面再增加工程量,直接就是让聚居点边上的农业用水也得到了保障。
“还是要先搞试点,拿事实来说事,免得犯了经验错误……”
楼令做这一套水利系统的根据,也是从某纪录片得来。
那个纪录片里面讲的是天朝七十多年代的乡下农业灌溉,只不过是多了抽水机这种机器,一台抽水机就直接让整个村子有了农业用水保障。
而搬迁到一地,有了稳定栖息场所之后,必须优先保障用水,楼令的这一观念也是充满了科学依据的!
“古楼兰怎么消失的?因为地下水资源枯竭!”
“鱼米之乡的保证是什么?不缺水啊!”
“先将安顿的事情办好,再将基础水利弄起来,接下来……该考虑寻找矿产了。”
当前的家族,有条件必定搞冶炼。
连冶炼都不搞的家族?注定是发展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