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萧阿林等人却是一脸崇敬地看着他。
其实尼堪也不是吹牛,从巴彦淖尔到呼和浩特一带,后世满清放开了汉人移民后,没多久便在山南站稳了脚跟,几十年便成了当地丁口最多的族群,原本是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临时设置的驿站包头也生生被汉人发展成了偌大的水陆码头。
汉民的勤苦耐劳以及创造力都是一流的,只要给他一丁点空间他就会利用到极致。
“大汗,若是要守护这么广袤的地方,仅仅五千人马恐怕不够”
看到尼堪意气风发的样子,孙传宇原本不想打扰他,不过最后一想,此地西边有虎墩兔憨和瓦剌部,既然让自己来镇守就必须将一些个情况掰扯清楚。
“不妨”,没想到尼堪却浑不在意,他笑着看着众人,“据本汗了解到的情况,瓦剌部正在与更西的部落,一个叫哈萨克汗国的大国纠缠不休,那可是突厥人的后裔,疆域辽阔,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我想瓦剌部是没有余力来攻打山南的”
熟知历史的尼堪当然知晓,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叶(1650年左右),瓦剌部在与哈萨克的战事中都处于下风,还被其攻占了好多地方,其根本没有余力东顾。
“虎墩兔憨、却图汗不足为虑”
到了今日,尼堪终于领教了塞外各部的真正实力。
塞外诸部,由于多是游牧、渔猎的部族,又主要以肉食为主,身体强壮程度自然远高于汉民。
游牧诸部,寻常在草原上要对付狼群,迁徙时肯定会深入到其它部落的牧地,势必会起冲突,故此,部落之间的战斗都是常事,久而久之,就算没有专门的训练,也养成了一股剽悍之气。
而林中之人,打猎时常常遇到猛虎、野猪、黑熊、狼群之类的,久而久之,在与猛兽的搏斗中也养成了一股悍勇之气。
故此,林中之人很多取名都与猛兽有关,比如努尔哈赤,他的名字意思就是:“像野猪一样凶猛的人”。
而漠北以北的林中人为了貂场、驯鹿的迁徙地也会与其它部族经常开战。
以达斡尔人的文明程度,黑龙江边此时为何有那么多木城?
还不是为了抵御其它部落的侵扰。
已经进入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的达斡尔人(这里特指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因果达河流域的除外)就是如此,遑论文明程度远不如他们的林中部落?
于是,一开始努尔哈赤的后金势不可挡,建立八旗制度后,旗丁还时常凑在一起操练,又有甲胄,就更不是蒙古骑兵可以抵御的了。
得到辽东的沈阳、辽阳、抚顺等地以及广大的农地后,后金军队的装备、操练、机动力就更上一层楼了,此时,他们不需要赶着羊群出战了,随身携带十日的干粮便可外出打一次中小规模的战事,加上劫掠,外出一个月也不在话下。
于是,他们在与蒙古人的战事中,期初努尔哈赤还很重视,经常集结上万骑兵出击,久而久之,在意识到自己的战力之后,就很少出动出动超过一万规模的骑兵了,在与林丹汗的战事中,只要出动五千骑,林丹汗便会“仓皇远遁”。
而尼堪如今麾下的骑兵,自从有了粮食的加成后,这战力、机动力还在满洲之上。
同时林中人出身,还是经常聚在一起的常备军模式的骑兵,便不是满洲那样战事才征召各牛录旗丁可以比拟的了,当然了,从金国到清国,满洲人肯定也设置了常备军,但肯定不多,主要是护卫各大城市。
凶狠的骑兵,还有火器加成,时时操练。
尼堪的军队在这东北亚一带,除了丁口偏少,万人的战力应该首屈一指了。
历史上岳讬征伐虎墩兔,妥妥的灭国之战,总共也才出动了万骑,其中还有不少蒙古骑兵,至于却图汗,他欺负青海的土默特、乌斯藏牧民尚可,战力还不如林丹汗。
历史上,卫拉特部的固始汗万里迢迢从新疆出征青海,以区区万骑、疲惫之师便大破却图汗的四万骑,却图汗的战力就可想而知了。
久历战事、熟悉火器的卫拉特部才是尼堪今后的大敌,可如今的他们又被强大的哈萨克汗国缠上了。
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至少还有十多年时间卫拉特部才会东进。
十多年,够干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