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民党在白区的工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KMT就能在战场上占到什么便宜。当然这主要怪KMT对中央苏区的封锁进行得太过成功,使得在这一轮的围剿结束之前,人民党中央的人也都没法转移到中央苏区。这使得KMT军队在进行这一轮围剿的时候,面对的依旧是一个虽然没有李德胜直接指挥,却依旧在按照李德胜的军事原则战斗的中央苏区。
在这次“围剿”中,常凯申依旧采用了“分进合击”作战原则,将四十万大军分为三个集团,以第18军军长陈诚指挥的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为中路军,担任“主剿”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和驻福建省部队共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指挥的广东省部队6个师又1个旅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另有4个师又2个旅分布在南城、南丰、乐安、崇仁、永丰等地担任守备。第3、第4航空队以南昌为基地,支援作战。
常凯申看着地图,心里面将一切都盘算得很好——中路军主力多达十六万人,远超过中央红军,只要小心地保持好各支队伍之间的距离,保证其中每一支部队在遭到红军的攻击的时候,都能得到其他友邻部队的援助,那红军是吃不下他们的,甚至多半会被赶过来了其他部队包围。而如果红军避而不战,他们就可以对苏区大肆破坏,执行“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的反动政策。
常凯申觉得,依靠明显优势的兵力,他完全可以让“赤匪”陷入两难之中,最后被他们消灭掉。
但是现实中和地图上却完全是两码事,在地图上,看看两支军队之间的距离不过两公里左右而已,但在实际上,他们之间却可能相隔着一道深深的峡谷,而峡谷这边和峡谷哪边可能自古以来就是“鸡犬相闻而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因为要绕过这段峡谷,可能要走好多天。
还有些地方,从地图上看,一条笔直笔直的道路,算一算也就几公里,但是落到了地壳上面,那就是绵绵起伏的群山之间盘曲环绕,“百步九折萦岩峦”的羊肠小道,这些路很多地方又高又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带着一支军队,背着武器弹药,走过这地图上的几公里,可能都需要一整天。但是这些,在常凯申总司令的司令部里面的地图上是看不到的。
至于左右两路军,基本上都是些杂牌,他们知道,自己要是和红军拼命,有了损失,常凯申总司令可是不会给他们报销的,甚至还可能趁机追查他们“作战不力”的罪责,缩编他们的军队,最后吞了他们的军队,让他们到香港去当寓公。
所以左右两路军的行动自然就更加的迟缓小心。本着不能给常凯申当枪使了的原则,无论是左边的蔡廷锴,还是右边的余汉谋都悄悄地和“赤匪”有了联络,他们纷纷表示:“我们就是来打个酱油的。”
当然,如果常凯申那边真的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真的有便宜可占的时候,他们也都不见得会客气。
只是常凯申自己的中路军表现得不够好。中路军的指挥官是陈诚。这个人是常凯申最信任的军事将领之一,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常凯申最信任的军事将领普遍在军事指挥上都很外行,陈诚也不例外。
严格来说,陈诚是一个相当有才华的人,他发掘提拔了后来不少被证明还算是能打的人,他本人练兵也有一手,至少在KMT系统里还算不错。当然更重要的是,陈诚抱常凯申的大腿抱得坚定,做什么事情都听常凯申的,有相当勤勉,(常凯申就喜欢一天到晚忙个没完的人,至于你忙了些啥,效果如何,常凯申其实并不是太在意)所以虽然大家都觉得陈诚根本不会带兵打仗,但是因为可靠,所以越是关键的地方,常凯申还越喜欢用他。
常凯申本人的军事水平就已经够“出色”的了,据说伍豪后来曾经评价他也就是个“团长”水平。但是陈诚呢?按白诸葛的说法,“陈诚也就是个连排长的水平”。
结果朱玉阶将军先是以红1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和里塔圩之间东渡抚河,将中路军第2、第3纵队向黎川方向吸引;方面军主力则秘密转移到广昌以西的东韶、洛口、南团、吴村地区隐蔽待机。
而陈诚呢?自然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