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收藏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谦知道,希尔伯特看到他的这篇几乎将他的目前最关注的工作之一给否定掉了的论文,肯定会相当重视,也许会立刻写信给他,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希尔伯特居然直接自己就从德国跑到巴黎来了。

    这个时候,希尔伯特已经六十一岁了。对于生活条件不错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年龄。但是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这样的年龄基本上就意味着他已经在事实上退休了,即使他还占据着某些学校的教授的萝卜坑,但是基本上也只是充当一下吉祥物了。

    但是希尔伯特却不是这样,虽然已经到了六十多岁的高龄了,按照后世的标准,早就只能去拿阿贝尔奖了。但在事实上,他依然活跃在数学研究的最前线。事实上,就在这两年,他在数学公理的完备性和相容性问题上,都做出了不少的非常有价值的成果。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希尔伯特以六十一岁的高龄,依旧站在数学研究的最前沿。从这一点上来说,希尔伯特真不愧是二十世纪数学的无冕之王,是“天才中的天才”。

    不过即使如此,关于公理的完备性和相容性的研究,基本上也是希尔伯特这一生最后的重要研究了。研究刚刚有了些成绩,突然就冒出了一个李谦不完备定理,将希尔伯特的这些努力几乎全否定了。

    如果被这样否定的是别人,是其他的数学家,只怕打死李谦的心思都有了。但是希尔伯特却不一样。这倒不是说希尔伯特比其他人更宽厚,而是因为希尔伯特在此之前已经有足够多,足够重要的成就了,他的地位早就已经无可动摇了。所以相比其他数学家,他自然要大度得多,因为他有大度的资本。

    此外,在抛出这份论文的完整版之前,李谦也已经在和他的通信中隐隐约约地暗示了一些东西了。事实上,在李谦将最终地完整版地论文寄给希尔伯特之前,希尔伯特自己已经有了一点类似地想法了,只不过因为他自己有自己的研究,所以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以希尔伯特的能力,再给他一点时间,他自己就能得出这个结论。所以这个结论,他也更能接受一点。

    不过在拿到李谦寄来的最终版的论文的时候,希尔伯特还是被最后的结论吓了一大跳。他过了好一阵子才平静下来,首先将论文细细地研究了一下,似乎没发现什么毛病。不过就这样看一遍是不够的,很多问题可能藏得很深,不是一下子能看出来的。于是希尔伯特又将自己的学生、朋友叫了一些过来,大家一起又研究了好几天。

    这一次,希尔伯特将手中的事情都放了下来,全心全意的研究这篇论文,最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论证没有问题,甚至于希尔伯特本人又找到了两个新的角度,也可以完成这一定理的证明。

    如今对于这个定理的成立,希尔伯特本人已经没有什么怀疑了。但是这条定理背后的一些东西,却让他非常怀疑。希尔伯特总觉得,这后面似乎涉及到一些物理学或者是哲学的东西。所以希尔伯特很希望能听听李谦本人的想法。

    另外,希尔伯特已经功成名就了,而且已经快退休了,毕竟,CPU和GPU因为长时间高强度使用,也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老化了。他如今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都已经更多的是在依赖于算法的优势了,单纯就信息处理速度而言,他已经跟不上很多晚辈了。所以很多时候,希尔伯特先生看到了不少的有前途的方向,但是真的要实现它,却有些力不从心了,很多时候,更多的工作,要靠年轻人来干了。于是这个阶段的希尔伯特先生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癖好,那就是收藏癖。

    这个所谓的收藏癖,不是收藏东西,而是收藏人。哥廷根学派中的不少人就是希尔伯特弄回去的,不少有建树的数学家,也都给希尔伯特当过助手什么的。所以,希尔伯特先生这次亲自跑了过来,实际上就有要亲自看看这个东方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应该赶紧下手捡回去的意思。

    在此之前,希尔伯特先生已经从他的前助手艾米·诺特那里对李谦有了一点了解。艾米·诺特认为:李谦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好像东方人都有这个优势一样”;此外他的数学基础也不错,至少相当于他如今的年龄以及大学一年级的学段而言是如此——“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才知道点啥呢”。所以艾米·诺特也觉得,应该及时将李谦捡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