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监察院。
听完范闲的一番话,宣九是满脸诧异。
在古代,各类著作都有题材划分。
面对各式各样的题材,又有书,籍,注,疏,传,经,典等划分。
成本的著作称之为书,刊印成册的书本则是籍,对书本所进行的解释称之为注,疏,而后的传,经,典都已超出正常书籍范围。
总的来说,只有广泛流传,并且人人所知的书籍才有资格获得此称呼。
重要的传记甚至会被当成史学资料,而典籍大都是在某一方面有代表性的书,但是经,却是被人视为道德标准的书。
范闲竟然给这篇童谣,冠名以“经”的名头。
宣九除了惊愕之外,还有深深的疑惑。
“为什么有资格称之为经?”
面对宣九的询问,范闲故意叹了口气,直接拿过了宣纸。
“既然大人这般不信,我就先行离开了,我原本以为大人能看懂三字经的意义,可如今……”
还未说完,范闲又叹了口气,紧接着说道:“哎,既然如此,我也不强求。”
范闲向着宣九行了个礼,转身就要离开。
见状,宣九急忙向前阻拦:“小范大人切莫生气,可否让我再看上几眼,再做评定。”
作为八处主办,宣九也算才思学广,见识过人,可是这篇三字经,一时间不知如何定性是好。
他只知道刚才读此经时,只觉朗朗上口,简明易懂,但没有深究其意。
再从头到尾仔细读一遍,却惊喜的发现,这其中蕴含的东西极广,涉及历史,天文,伦理道德等等。
阅读完毕,宣九不禁觉得眼前一亮,深深吸了口气,这才看向范闲说道:“敢问大人,这篇《三字经》有何作用?”
听闻,范闲毫不迟疑地说道:“小儿启蒙。”
范闲来之前就已经猜到了他会问这个问题,早就想好了话来答复。
一语道出了心中所想,宣九顿时愣了片刻,缓过来神之后,才开口道:“为什么可以作为小儿启蒙?”
范闲笑了笑,脸上尽是自信得意:“《三字经》涵盖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等,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通俗易懂,小孩子也能看明白,还有足够的教育意义。”
沉寂了片刻,宣九向着范闲拱手行礼:“大人才学,在下实在不如,佩服佩服!”
范闲也随之行个礼:“大人谬赞,在下愧不敢当,我只是将它写出来,但如果想要广为流传,还需大人多多费心。”
“自然愿意效劳。”
宣九又紧接着说道:“我这就安排人雕版模子,小范大人放心,不出意外的话,今晚就会有初稿出现。”
“只是不知大人,这本《三字经》是否由澹伯书局售卖,价钱多少?”
“庆国的书局都可售卖,至于价钱的话,只要不赔本即可。”
说完之后,眉眼含笑的看着宣九:“大人,可还有什么问题?”
“没有。”
宣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